又一輪增資 京東方圈錢懸疑
編輯:秋菡 [ 2010-10-12 8:00:59 ] 文章來源:《新財經》
又一輪增資,是一個怪圈的螺旋,還是一個產業的拐點?剛剛過去的8月,液晶面板生產商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方”)宣布定向增發募集資金近100億元,主要用于增資其北京第8.5代液晶平板顯示器生產線項目。
股民不買賬了。素來,大額增發在股市都有“圈錢”嫌疑。盡管此次京東方是定向增發,但也再次讓其承受了巨大壓力。這家由國營北京電子管廠改制成立的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幾年來已向資本市場伸手募得數百億元,但分紅卻寥寥無幾。其表現越來越為股民所詬病。
有分析人士斷言:再增發也不能改京東方連年虧損的命運。虧損——圈錢——再虧損——再圈錢……京東方為何陷入了這樣一個看似有悖常理的怪圈,它又如何能從虧損泥潭中拔出腳來?帶著一系列疑問,記者走進了京東方。
持續燒錢為哪般
目前,京東方已經構建了4條液晶生產線,先后投入100億元人民幣、31億元人民幣、90億元人民幣、280億元人民幣。從2004~2006年,不到三年的時間里,總投入高達500億元人民幣。
很難想象,一家定位于民用產品的企業能如此快速地高強度持續投入。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高投入及巨額的資本市場輸血,卻并未給投資者帶來多少回報。持續的巨額投入換來的是連年虧損,京東方曾幾度淪為ST。
自2004年進軍液晶面板行業以來,京東方可謂命運多舛。2005年和2006年,公司先后虧損15.9億元、17.7億元;2007年,市場轉暖,面板市場價格走高,外加股權出讓和政府補貼,公司盈余6.9億元;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公司再度虧損8.07億元;2009年,在政府補貼7億元的情況下,京東方勉強避免了再度ST的噩運。
如此情勢下,京東方為何還要持續燒錢?投資熱情又為何始終不減?當《新財經》記者問及這個問題時,京東方副總裁張宇放緩了語調:“國內之前沒有這個產業,不可能一出發就處于強勢,只能追趕。液晶顯示產業是基礎性產業,投資回收需要一定時間。同時,這個產業也是我國在產業發展期進入的產業,幾乎與全球同業是同步發展。雖然現在國內液晶產業的基礎實力還不強,但這個產業我們必須做,因為液晶顯示是信息時代的‘糧食’產業,中國要發展信息產業,一定要有‘自產糧’!
“這些都是美好的借口。京東方拿什么讓人相信它可以賺到錢?”一位資深股民說,京東方每次上一代線不到一年,日韓的新品就推出了市場,這樣,京東方不可能賺錢,只能一輪接一輪地持續燒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指出:京東方上的設備總是落后于人。就算是在市場上有些微的盈利,也是日韓讓出的市場。日韓企業用出讓初端技術的錢,再去開發更高端的產品。與其講許多愛國的道理,反不如多想想企業盈利的責任。
疑是“圈錢術”
持續燒錢高投入的背后,是京東方的數輪吸金。資料顯示,2004年、2006年、2008年和2009年,京東方先后融資港元20億、人民幣18億、22億和120億元。加上此次新增資的100億,京東方近年來總融資高達280億元。
企業向資本市場頻頻伸手要錢,但卻遲遲不見盈利,鮮有分紅。有觀察人士質疑,每次融資,京東方都信誓旦旦說要盈利,自其上市以來一直是如此。每次都在講一個美好的故事,但卻不斷虧損,然后再不斷圈錢。
著名財經評論人曹中銘告訴本刊記者:京東方圈錢加燒錢,一直是股市中的高手。
面對這些評價,駐足于京東方亦莊5代線園區生產線玻璃走廊外的張宇,頗感無奈:“從財務上來講,我們是虧損的。中國股市追求一種‘快餐文化’,股民追求的是快速回報,恨不得一夜暴富,不會因為你是新興戰略性產業就容忍虧損,這一點我們完全理解。中國過去從未搞過需要如此持續大規模投資的產業,因見所未見必然生疑。在美國,英特爾發展芯片產業的前十年也曾險些關閉,是在美國開發署及資本市場強力支撐下,才成為當今全球產業領袖。日本企業進入液晶顯示產業之初是以電子表、計算器的小顯示器切入的,苦苦掙扎了十年才修成正果。我們京東方人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實干,早日實現盈利,以良好業績回報長期支持我們的投資者!
業界認為京東方是 “圈錢有道”。曾經一直在媒體和公眾面前表現低調的京東方,近年來不得不頻頻亮相。張宇說:“我們是做器件出身的,只想踏踏實實做點事情。但現在沒辦法,不盈利你就成了被質疑的對象,我們不出來澄清不行了!
京東方管理層自然要對“圈錢之說”出來澄清,但資本市場似乎更相信“由結果來說話”。
沒有出口的高速路
縱觀全球液晶面板產業,由于行業技術門檻極高,一直以來,三星、LGD、夏普、友達、奇美五巨頭都對市場占有絕對控制權。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對自身技術視若珍寶,對中國大陸采取技術出口限制,大陸大尺寸液晶面板只能依賴進口。
日韓系面板的更新速度之快,讓國內企業很難望其項背。當日、韓的8.5代生產線已經開始生產成品時,我們的6代線還在打樁。
今年1月16日,由TCL集團(000100)與深超投資共同投資245億元的華星光電8.5代線破土動工。
3月,奇美總經理王志超表示,奇美8.5代線面板廠已經開始投產。
我們還是慢了半拍。
事實上,面板產業自身的特點決定著,這是一個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上下游高度聚合的產業。上馬新的、技術指標更高的液晶面板生產線,非但不能給國內各面板企業帶來盈利,反而使得他們更缺錢。京東方如此,TCL也是如此。
據了解,TCL整個8.5代線,項目總耗資達到245億元。為了緩解資金之急,他們也進行了增發,近來甚至選擇了與三星合作,以至被相關分析人士認為是“病急亂投醫”。
艱苦的追趕,國內面板企業要想在全球市場爭得一席之地并非易事。國際研究機構Display Search的報告指出,更多的日韓及臺灣廠商也加大了投資,全球液晶面板的價格將持續降低。在“強者愈強,強者通吃”的液晶市場上,京東方們風險極大。
國內液晶面板的投資,猶如“沒有出口的高速路”。不斷地投入,只能不斷地沉淀為生產線上的“預期收益”。
扭虧為盈待何時
隨手翻閱京東方的宣傳圖冊發現,這些年來,國家很多領導人都到京東方參觀和視察過?梢妵覍@個產業的重視。
關于京東方擴張的各種議論紛爭始終未斷過,它能掙扎出圈錢的泥潭嗎?
據了解,在日本液晶顯示產業成熟后,韓國三星也從較低世代線切入液晶面板產業,初期曾連續虧損七年,韓國產業銀行始終給予了大力支持,后來居上超越日本企業,成為今天的全球產業老大。臺灣企業步韓國企業后塵,在發展初期也經歷了一個艱難的成長期,頻頻虧損,時至今日也超越了日本企業。
業內分析指出,相對來講,日韓企業最初的發展屬于研發階段;而國內企業面對的則是較為成熟的技術市場,因此,不該花這么長的消化期。
信息化時代,誰都想生產出屬于自己的工業“食糧”。如今,日、韓方面已向更高代的產品進軍,這更會令國內液晶面板生產企業壓力難減。隨著行業需求的增大,京東方也在往下游走,擴展自己的市場渠道。京東方的愿景是:成為顯示領域的世界領先企業。
9月3日,中國大陸首條第6代液晶平板顯示器生產線在合肥投產。這是京東方的又一里程碑事件。首條6代線投產,雖然還是慢了半拍,但終究是結束了中國大陸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歷史。此舉也將打破我國液晶面板不能自主供應的瓶頸,不再完全依賴進口。
面對連年虧損的壓力,京東方將6代線的量產視為扭虧的起點。明年9月,8.5代線量產后,隨著良品率的進一步提升,京東方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有望進入主流陣營,中國也將徹底實現從1.8英寸到55英寸的全系列液晶顯示屏的國產化。
張宇告訴記者:2011年,有望出現一個拐點。從目前來看,京東方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扭虧已經指日可待。
中國的液晶面板產業,能否在陣痛中破繭成蝶?這一次,京東方能否占領技術和市場的高地?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京東方5代線園區內安靜、整潔的環境,與其8.5代線項目工地上機器轟鳴的景象成為鮮明對比。或許,待到8.5代線園區也一樣寂靜時,京東方就不必再出來解釋了。
有意與本網合作者請與《數字標牌網》聯系。未經《數字標牌網》書面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即為侵權。
數字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