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板進出口現狀及行業發展問題分析
編輯:雁楓 [ 2010-10-19 8:29:31 ] 文章來源:中華液晶網
1-7月廣東液晶顯示板進出口大幅增長產能過快擴張易致重復建設。
據海關統計,今年1-7月廣東進口液晶顯示板7.5億個,價值96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43.1%和54.5%,平均進口價格為每個12.8美元,上漲8%;同期,出口液晶顯示板8.5億個,價值53.3億美元,分別增長30.4%和82%,平均出口價格為每個6.2美元,上漲39.6%.
廣東液晶顯示板進出口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
1、國際市場需求增長拉動出口
受互聯網驅動電視IETV、3D電視以及LED背光液晶電視等需求高漲等因素影響,今年1季度全球所有種類電視機出貨量達5500萬臺,較去年同期增長55%,其中液晶電視出貨量超過4000萬臺,增長50%,預計今年全年全球電視出貨量將超過2.42億臺,增長率將達15%.
由于去年全球液晶面板工廠開工率嚴重不足,全球消費電子巨頭開始搶購液晶面板,如世界最大液晶電視企業三星與全球最大液晶電視代工企業冠捷自去年11月就持續采購電視面板,今年2季度三星電子液晶面板全球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45%,創60.2億美元的季度銷售記錄,而我國自2007年以后就已成為世界液晶電視機面板生產以及銷售的基地,位列全球第3大市場。
2、國內產品難以滿足下游行業需求帶動進口
隨著“家電下鄉”產品限價提高、“以舊換新”全國范圍推廣等政策推出,今年上半年內銷彩電零售規模達到1949萬臺,同比增長28%,其中液晶電視1569萬臺,同比增長72%,預計今年國內彩電市場規模將達到4112萬臺,其中液晶電視為3480多萬臺,所占比重也將上升至85%左右。由于國內液晶面板技術主要為第5代以下生產線,只能用于手機和小尺寸電腦屏幕,用于液晶電視的液晶顯示板主要依賴進口,如近期廣東省經貿代表團訪臺采購,其中創維集團采購液晶面板年度額達6億美元。
目前國內液晶顯示板行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產能過快擴張易導致重復建設
由于國內液晶顯示板生產技術缺失,產業鏈下游過度競爭導致彩電企業發展面臨困境,向上游延伸成為國內彩電產業升級的關鍵。去年國內液晶顯示板生產線投資力度加大,僅宣布投建的7.5代以上生產線就達8條,牽動投資規模高達2000億,但預計2013年國內液晶電視規模為4500萬臺,若按照32英寸、42英寸、55英寸各占出貨量的1/3計算,只需要6條8代線即可滿足需求。
為避免產能過快擴張導致重復建設,今年初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下發《2010~2012年平板產業發展規劃》,根據《規劃》要求,投建新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開工項目必須獲得發改委和工信部審批,今年4月京東方北京8代線、龍騰8.5代線、TCL8.5代線通過首批評審。
2、核心技術缺失制約行業發展
夏普、三星和LG的首條8代線分別于2006年、2007年和2009年在其國內投產,目前已開始謀劃11代線、12代線等更高世代線的建設,但外資企業通過轉移落后生產線、出售原材料、收取技術專利費等方式對國內面板企業實行全面控制,關鍵技術及先進生產線并未全面轉移,國內高世代生產線要到2012年才能大規模生產,可能面臨“投產即落后”的困境。
3、近期液晶顯示板價格下跌加大下游行業經營難度
由于近期液晶電視零售渠道庫存過高,面板需求商在采購液晶面板時相對保守,8月份上半月液晶顯示板價格下降了4到7美元,其中液晶電視面板價格下降幅度更大,降幅在7到15美元之間;而筆記本電腦由于銷售低于預期,面板價格也下降了2美元左右,導致讓國內下游行業庫存產品損失持續加大。
為此建議:
1、是加強對國內液晶顯示板行業發展的引導,合理產業布局,避免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2、是鼓勵國內企業加大核心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加強自主創新,通過建立自有的銷售渠道和品牌提升競爭力;
3、是鼓勵國內企業的兼并重組,推動資源整合,實現規模效益。
有意與本網合作者請與《數字標牌網》聯系。未經《數字標牌網》書面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即為侵權。
數字標牌顯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