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電視再掀產業熱潮 本土企業爭搶市場遇瓶頸
編輯:谷子 [ 2011-1-24 9:31:11 ] 文章來源:數字標牌網
前言:
隨著3D熱潮席卷大眾,經歷了LED轉型期陣痛的國產彩電企業,迅速圍繞著3D電視發動了新一輪攻勢,搶占行業下一個制高點。為將2011年打造為中國3D電視元年,各大家電企業火速推出3D新品,引發平板電視產業新的投資風暴。
日前,康佳集團在深圳高交會上一舉推出4大系列、20多款智能3D電視新品,希望趕在春節銷售旺季之前進入3D電視競爭狀態。同一時期,創維集團也加入戰陣,推出“創維酷開智能3D電視”;它還同時宣布,“明年3D電視將占到創維彩電銷售量的20%以上”。另外,海信和長虹等都推出了3D電視新品,謀劃2011年的市場。
據了解,自經過2009年年底的3D電影《阿凡達》上映和2010年南非世界杯3D轉播后,3D電視的概念逐漸為消費者所熟悉。而在專業人士看來,3D電視的出現可稱為彩電行業第三次技術升級的臨界點,前兩次分別為彩色革命和大尺寸革命。這次升級比前兩次更加猛烈,它集中了技術創新、體驗內容創新及商業模式創新三大因素。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國產彩電發力3D電視既是為順應潮流以保衛日漸稀薄的利潤率,更是為下一輪3D競賽全面布局。但是,由于受片源、價格、欣賞體驗等因素的制約,3D產業的發展還存在不少桎梏,如何改善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將是中國彩電廠商們必須面對的考驗。
集體行動
如今,一直處于升勢的中國平板電視市場走到了拐彎點。
由于國內平板電視在2009年出現了爆發性的增長,相當一部分剛性需求在此期間得到了釋放,雖然2010年有以舊換新政策的拉動,但是平板電視市場依然出現了下滑。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第三季度中國平板電視市場出現了2%的負增長,而同期日本平板市場增長了62%。
中國平板電視市場銷量的負增長讓彩電行業整體陷入庫存危機。為扭轉頹勢,彩電廠商們都在尋找一個有競爭力的新興產品。之前有互聯網電視、LED液晶電視的探索,但市場情況證明了這些產品都難以成為CRT完全的替代產品,而3D電視可給市場創造全新機會。
彩電廠商們很快掀起的3D電視熱潮證明上述觀點所言非虛。家電調查機構中怡康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3D電視的普及速度比LED電視和互聯網電視要快很多,僅用19周時間,市場普及率就達到了1.5%。市場行情甚至在2010年中秋節至10月10日期間出現一波小高潮,全國100個主要城市3D電視零售量突破2.1萬臺,當仁不讓地坐上了彩電市場增長速度排行榜的頭把交椅。中國平板電視市場要走出負增長,3D電視將是最重要的武器。
有業內人士介紹,3D電視的迅速增長,首先源自它給消費者帶來的震撼、真實、立體體驗。在“摩爾定律”的作用下,3D電視正在取代LED液晶平板,成為彩電市場的下一個爆發點。
全盤比拼
當國內品牌在市場上攻城略地的時候,外資品牌也在3D領域加速搶奪份額。并且,由于外資品牌在市場投放上搶先了一步,國內3D電視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已被三星、索尼等洋品牌占據。
有數據顯示,三星的3D電視在全球市場已銷售出100萬臺,中國市場為其貢獻了相當一部分業績。索尼則打造了“完善3D電視產業鏈布局”———向消費市場陸續推出了具備3D功能的電視機、藍光播放機、數碼相機,以及3D藍光電影等豐富的產品和內容。目前,包括索尼在內的日本企業早已通過行業內外整合,快速構建覆蓋全環節的產業鏈,而這種產業架構具有極強的排他性,一旦建立優勢將長久獲益,并將在3D電視的產業整體切換中得到全面釋放。
國內廠商與它們相比,明顯處于劣勢。
據了解,3D電視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其不僅僅是一個接收終端,更是覆蓋3D內容制作、傳輸、存儲以及外接設備的全方位產業鏈,它包括家電、廣電、游戲、電影、軟件等方面,完全超越了電視機單品制造的范疇,而國產彩電與洋品牌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有分析指出,中國企業無論是在內容建設還是在終端硬件設備上都沒有掌握核心,且沒有形成良好的產業協作鏈條。電子產品的盈利期是在產品推出前期,而不是后期,國產品牌與外資相比主要是技術上的滯后,提前抓住3D電視技術的關鍵,將尤為重要。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平板電視時代,誰掌握了面板技術或面板資源,誰就能掌控整個產業的發展,但在市場進入3D階段后,形勢發生了完全改變。隨著3D電視的興起,原有的彩電產業鏈被迅速拉長,以面板資源為關鍵環節的競爭將讓位于圍繞內容展開的3D全產業鏈競爭。國產彩電必須要打破“單打獨斗”的局限性,以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在產業鏈上的定位問題。
但到目前為止,在國內3D產業領域,除了康佳免費提供200多款應用軟件、2000多個體感游戲在內容上對用戶實現支撐,其他的國內彩電企業還只是把3D作為一項電視附加功能,沒有考慮從內容運營方面提供支撐。這在業界專家看來,如果中國彩電業還繼續保持這樣的產業形態,則有可能會迅速走向邊緣化,被日韓企業遠遠地拋開。
兩大絆腳石
3D電視的發展前景毋庸置疑,但就目前市場情況而言,它要從大屏幕市場進入普通百姓家庭,還任重道遠。
市場上的3D電視產品亟須進一步成熟,以解決觀賞時需要佩戴專門眼鏡,由于長時間觀看造成眼睛容易疲勞等問題。有業內人士指出,“3D電視不只是一個簡單的顯示終端,它帶來了3D影視制作、3D游戲開發等一整套新的盈利模式。如果不解決具體的技術問題,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就急于向市場普及,那無異于殺雞取卵,減少了以后的發展空間!
對于國內企業而言,在追逐國外彩電的同時,困擾國內3D電視發展的還有片源少的問題。由于制作3D電視節目需要購買大量全新的3D攝像器材,而且傳輸3D節目需要對現有的廣播和寬帶網絡進行升級改造,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在3D電視用戶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數量級時,廣播電視運營商和網絡運營商也只能持觀望的態度,最終形成了3D節目的匱乏。反過來,消費者高價買來的3D電視又面臨著無節目可看的尷尬,這成為了限制3D電視銷售的致命障礙。
另外,3D電視缺乏一個通用的標準來規范產業鏈各環節。目前,在各大彩電企業處于跑馬圈地的階段,整個行業顯得混亂而無序。
有業內分析認為,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這將是引導3D電視產業健康發展的大前提。但是,現在無論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都還沒有形成業界公認的共性技術標準體系。
據悉,在高清3D電視涉及的3D技術標準的比拼上,日韓、歐美多家公司都是各自為戰,這本可給予中國彩電行業一機會,但是,國內由于存在引進、自主開發并存態勢,情況復雜,我們不僅仍在眼睜睜地看著機會流失,并且我們也因此深受其害。國內3D內容在影片格式、傳輸協議、壓縮解碼方式,以及畫面呈現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分歧。
無疑,3D技術標準已經成為內容之外的又一巨大的“絆腳石”。
有意與本網合作者請與《數字標牌網》聯系。未經《數字標牌網》書面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即為侵權。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