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是深層次競爭—數字標牌產業冷思考
編輯:谷子 [ 2011-3-22 9:20:35 ] 文章來源:谷子
 |
|
引子:在某些人的思維里,數字標牌正在被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成為了一種商品和單一的產品。產品有售后服務,如今,售后的服務質量怎樣比產品質量本身更重要。很多企業已經有注意到這一點,于是就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大力推產品,另一方面抓服務,可是,果真這樣就足夠了嗎?
標準一直是數字標牌產業的熱點話題之一,標準缺失、標準滯后也一直是數字標牌產業發展的瓶頸。假設有出臺數字標牌的國家和行業標準,但這些標準能否真正成為指導企業發展的準則還需要時間的檢驗,F階段我國數字標牌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區域標準、企業標準等如何制定,需要各界認真思考,應該打造協調一致、互為補充的標準體系,以規范產品和市場行為。
從行業標準和市場監督的角度來說,標準和規范的制定對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標準本身可以有多個層次,國家標準要注意與國際接軌;區域標準既要符合國家標準的基本規范,又要根據實際的現狀規范相應要求,作為國家標準的補充。因此,通過實踐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持續完善標準,對推動和完善國家標準具有重要意義。從另一角度看,國內數字標牌市場同時面臨標準不統一的問題。雖然在國內外眾多企業參與之下,這一市場表現的異常熱鬧,不過表面喧囂之下卻是標準不統一、產品不兼容。國內數字標牌行業很多人“都看得到規模、看得到增長,卻看不到統一標準的意義”,這種現象反映了國內數字標牌產業十分欠缺對信息發布系統本質的理解,不能理解數字標牌媒體產業的本質,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內建立起良性的數字標牌產業的“核心商業模式”。國外的研發機構和企業在開發一款數字標牌產品之前都會弄清楚整個產業的價值鏈,“這個系統誰所有、誰使用、做什么用、誰來埋單”。正是因為國外市場在這些方面的成熟,才成就了國外數字標牌軟件在廣告推送、業務狀態監督和統計記錄等方面的諸多先進性。
但是,不可否認,我國數字標牌行業相關標準出臺確實較為緩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數字標牌從國外發達國家到被國內的企業和廣告公司吸收先進的廣告創意到實現市場普及時間不長,數字標牌進入我國市場僅10余年,無論是總的裝機量還是單體工程的規模都非常小,談不上“成熟”。
第二,數字標牌行業涉及多個領域和行業。數字標牌不同于傳統的行業媒體,被喻為"第五媒體"。從標準的制定來說,由于數字標牌橫跨了多個行業,因此在制定標準的權力和責任歸屬上,需要多方的溝通和協調。
第三,由于數字標牌是一項新興的行業,傳統行業的專業委員會對此了解不多,中國又缺乏體量足夠大、對行業有足夠影響的企業,這給標準的制定增加了幾分額外的難度。
第四,數字標牌產業的發展還并不成熟,其技術并沒有定型,技術發展變化更新快,也給標準的制定帶來一定的困難。
對此,數字標牌行業標準制定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標準體系的建立,應當充分發揮官產學研的協同合作作用,發揮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優勢,按照項目任務的形式發動多個優勢單位協調攻關,充分研討和試驗,并充分借鑒國際相關標準,建立適合我國行業發展特點的標準體系。標準制定是為產業保駕護航的,不能成為部分企業為商業利益而設置的門檻。
第二,標準要建立在相對成熟的產品或技術之上。一些技術和產品尚未完全定型,如果急于制定標準就限制了以后的產品開發和技術發展。因此,可以考慮出臺一些術語、測試方法之類的基礎性規范和標準,以便規范市場,結束無序競爭。
第三,標準體系包括了國家標準、地方區域標準、企業標準,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地方標準的不斷出臺為國家標準的建立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企業標準、地方標準是國家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企業標準,具體到本企業特性化產品的相關標準,是國家和地方標準的具體細化和體現,因此,企業和地方標準的制定應更加細致,企業標準一般來講應高于國家標準。
第四,標準出臺后,尤其是強制性的標準出臺后,市場監管部門應當迅速建立起監管、準入、認證、檢測等制度,同時加強標準的宣傳和貫徹。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國際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標準的作用和地位日趨突出。標準競爭成為繼產品競爭、品牌競爭后又一種層次更深、水平更高、影響更大的競爭形式。對于數字標牌產業來講,目前當務之急是盡快出臺和發布國家標準,實施標準戰略,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提升企業競爭力,推動數字標牌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有意與本網合作者請與《數字標牌網》聯系。未經《數字標牌網》書面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即為侵權。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