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顯示集中資源重點突破
編輯:雁楓 [ 2011-3-23 9:27:05 ] 文章來源:數字標牌網
 |
|

圖為OLED透明顯示產品。
目前,LCD和PDP是新型顯示技術的主流代表技術,也占據著市場的主動權。而OLED、DLP、激光顯示(LD)、厚膜電致發光(TDEL)、半導體發光二極管顯示器(LEDD)、電子紙(E-ink)等亦屬新型顯示技術。
鑒于目前中國本土企業的規模和融資環境,靠企業自身的能力還不足以支撐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因此,需要用國家行為、用國家產業發展基金來引導產業發展。正如《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里提到的那樣,要集聚資源、重點突破,將國家安排引導資金和企業資本市場籌資相結合,拓寬融資渠道,增強企業創新發展能力。
持續的自主創新能力需要創新的政策和環境、創新的投入和人才,需要成熟技術的產業化與前瞻性技術研究開發并舉,進一步掌握顯示產業發展主動權,加強新型顯示器件等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將實現重大工程所需高端人才引進列入國家引進高層次海外人才的相關計劃,提高國內研發水平。
國內企業產業鏈的互動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可以考慮以面板廠為龍頭,以公共技術平臺為依托,通過面板廠和上下游企業的溝通以及項目合作機制來促進產業鏈的發展。
未來,在產業布局方面,國家將合理規劃,逐步形成以昆山、南京為核心發展極的華東區,以北京為核心發展極的華北區,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發展極的華南區,以成都、綿陽為核心發展極的西南區,同時支持本土企業資產整合,選擇5~8家企業作為龍頭,通過并購、組建戰略聯盟等方式,推動企業規模迅速壯大,迅速形成包括核心材料、元件、部件、裝備、模組和整機的緊密型企業集團,形成平板顯示產業的核心骨干企業。
平板顯示決不僅僅是大屏幕數字化平板電視,平板顯示技術的真正意義在于它將把人類帶入移動和無紙辦公時代,把人類由“地球村”時代帶入“智能星球”時代,是實現人類智能延伸與共享的“智慧之窗”。
提前布局OLED
OLED產品從現在開始已經朝顯示應用領域快速滲透,并會逐漸從小尺寸的移動通信應用向電視應用領域過渡。
和液晶產業一樣,OLED產業也是屬于政策、資金、技術高密集型的行業。在液晶行業我國多年來一直沒有實現和國際先進水平達到同等水平的目標,在OLED行業還處于發展期的這一關鍵時刻,發揮各方面的力量來促進我國OLED的產業發展是很必要的。中國顯示技術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在關鍵技術研發上要舍得投入,要通過各種技術創新方式來提升我們的技術水平,并努力取得技術上的超越。同時,在國內依靠國家主管部委,積極聯合國內的OLED產業相關資源,提前布局產業鏈,培養OLED產業鏈的相關優勢企業,為OLED國產化做好鋪墊。這樣才會真正讓中國OLED產業有能力在國際上競爭。
積極探索激光顯示技術
目前激光顯示技術在中國已經完成了實驗室的研發階段,但產業化還沒有實質性進展,F在的問題是,實驗室可以做出樣品,做得也不錯,但一進入生產環節就不行。
從國際上來看,我國激光顯示的產業化進程并不是很快,我國在生產設備、企業規模等方面已經落后于發達國家。現在很多激光顯示生產設備的技術由國外掌握,據我所知,國外很多的技術人員都出自中國,就是說都是我們中國人在做。
目前,激光顯示尚無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另外激光顯示技術現在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成本高。激光器如果要滿足功率較大、壽命較長或者波長很精確的需求,其成本就會非常高。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成品率不高,而成品率不高的根源在于企業沒有經過認真的產業化示范研究。但激光顯示的前景是樂觀的,特別是其功耗很低。
建立國家級研發平臺
建議政府從提高我國信息產業競爭力的高度,對以OLED為代表的新型平板顯示產業給予足夠的重視,將平板顯示產業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予以支持。
在OLED領域,我國的技術和產業發展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不大,部分關鍵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企業要樹立對自主創新的信心,充分重視OLED核心關鍵技術的開發,抓住這一產業和技術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搶占知識產權制高點。處理好基礎研究和產業應用的關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并建立完善的銜接轉換機制。
此外,建立國家級技術研發平臺。由國家主導、企業參與,建設產學研結合的平板顯示國家工程實驗室或平板顯示國家工程中心,并將其建設成為裝備水平和技術水平國際一流、面向全行業開放的共性技術及前沿技術研發和技術轉化平臺,快速推進我國平板顯示技術的研發與大規模產業化。

有意與本網合作者請與《數字標牌網》聯系。未經《數字標牌網》書面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即為侵權。
數字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