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未來顯示技術之百家言
編輯:雁楓 [ 2011-4-28 9:19:58 ] 文章來源:數字標牌網
 |
|
多種顯示方式并存
4月2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的“2011中國(合肥)未來顯示技術發展高峰論壇”對于未來顯示產業發展趨勢做了深入探討。未來像CRT一樣獨霸市場30年的技術將不會再出現,多種顯示方式并存,已經成為共識。
“未來顯示的潛在需求和技術方向是裸眼立體顯示、雙面和透明顯示、可彎曲顯示、全息虛擬顯示、智能顯示。LCD、PDP、OLED、激光顯示在立體、畫質、彎曲、智能等方面誰更勝一籌,需要專家來評判,也需要業界認真思考!惫I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委“未來顯示技術發展研究”課題組組長、東南大學副校長王保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影《阿凡達》帶給人們的不僅是3D的震撼,更有對未來顯示技術的無盡想象。那種透明的雙面顯示屏幕,將不再是童話,極有可能在若干年后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多種顯示方式并存,多種顯示技術融合,將是未來顯示發展的主旋律。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委“未來顯示技術發展研究”課題組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對未來顯示技術的發展前景做了大膽預測,在其研究報告中給出了3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以一種技術為主,占有市場大部分份額,其他顯示方式在特定市場存在。這一種技術很大程度上是目前已經產業化的液晶技術,即長期以LCD為主。10年或20年后,有可能以OLED、激光投影或其他新技術為主。第二種可能,以兩種或兩種以上技術共同為主,占有市場大部分份額,如TFT-LCD、OLED、激光投影等。第三種可能,以承載立體顯示方式的顯示技術為主占有大部分市場,這種情況將使能夠實現3D顯示的各種技術如TFT-LCD、PDP、OLED、激光投影等同時存在。
其實,無論是哪種可能性,都不會是一種顯示方式獨霸市場!拔磥盹@示產業將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多種顯示方式并存,各種顯示技術有其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在不同的應用領域,每種技術有自己的用武之地。”TCL中央研究院總工程師朱昌昌認為:未來顯示市場將是一到兩種技術主導市場,多種顯示方式并存,多種顯示技術相互滲透和補充。“5~10年還是以液晶為主,20~30年以后肯定會有變化。我認為,OLED有前途,但技術上還有待突破,成本還需要進一步降低。另外,柔性顯示需要特別關注,柔性、可彎曲將是一個新的顯示方式!
多種顯示技術融合
未來顯示技術將是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產業鏈長、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是平板顯示產業的主要特點。平板顯示的這種特點本身也體現了多種技術的融合特性。香港科技大學顯示技術研究中心教授郭海成認為,顯示技術的未來將是各種器件技術的集成與融合。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委的調研報告中,我們發現,顯示技術多樣化,多種顯示技術融合將是未來顯示產業發展的主旋律。在對企業和個人進行的調查中,3D是出現最多的名詞也是公認的未來顯示技術之一,其次是雙面和透明顯示、可彎曲顯示、全息虛擬顯示、智能顯示等。LCD、PDP、OLED、激光顯示等在立體、彎曲、智能等方面誰更勝一籌,需要時間來評判,同時哪種顯示方式與未來技術的發展結合得更好,也將是其占領市場的先決條件。
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張兵認為,目前顯示技術進步的步伐正在加快。未來輕薄、3D、觸摸、超高解析度、超寬顯示規格等技術方向將越來越明顯,這將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大尺寸TFT-LCD產品應用的發展方向。而長虹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嚴群認為,PDP是3D顯示最佳的載體!靶畔⒏叨劝l展的未來對室內顯示需求是大尺寸、高分辨率(包括靜態和動態)、3D、自然色彩、高對比度和低功耗。與目前各式各樣的顯示技術相比,PDP除了明室對比度外所有畫質都是其他平板顯示技術的標桿,PDP技術不僅僅代表著過去和現在,更重要的是代表著將來!眹廊罕硎尽
TFT-LCD和PDP都是目前產業化較為成熟的技術,未來TFT-LCD、PDP以及OLED哪個技術發展得好,還要看誰與各種技術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做得好。
爭取下一代顯示主動權
無論是TFT-LCD、PDP還是OLED、激光顯示,我國在未來顯示技術上具有不同的技術基礎和市場機會。在我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型顯示產業的大背景下,未來我國應如何布局,支持和發展顯示產業,根據國內外技術發展現狀,產業化過程的資源要求以及先行國家的發展經驗,專家建議,我國發展未來顯示技術的總體思路應為突出重點,快速突破,以全產業優化為發展目標;計劃先行,整體推動,以爭取下一代顯示技術發展的主動權。
在這一總體發展思路下,根據各類顯示技術的不同狀況,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委“未來顯示技術發展研究”課題組提出,不同類別顯示技術要有不同的發展目標與策略?傮w而言,建議技術發展以OLED有源大尺寸技術為重點,產業發展以強化TFT-LCD向綠色低成本發展,激光電視以低成本為核心,首先從家庭影院為突破口,立體顯示和電子書應該立足裸眼真三維顯示技術和全彩色、柔性顯示方向。
對于有產業化潛力的立體顯示技術,TCL集團副總裁、TCL集團工業研究院院長閆曉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根據國際發展動向和我國實際情況,“十二五”期間我國應加大開發力度,分層次發展我國3D顯示技術,著重完整產業鏈建設。“成立3D技術創新聯盟,建設3D技術標準體系,促進技術創新與產業鏈的融合。”閆曉林表示。
總體而言,發展新型顯示產業,在宏觀層面上,要加大國際合作力度,多種途徑解決關鍵的產業化障礙;微觀層面上,要以市場為主導,推動新一代顯示技術開發,同時積極探索融資模式創新,爭取未來顯示技術發展的主動權。
有意與本網合作者請與《數字標牌網》聯系。未經《數字標牌網》書面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即為侵權。
數字標牌顯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