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數字標牌之 產業分析
編輯:如秋 [ 2011-5-3 8:39:21 ] 文章來源:互聯網
 |
|

(圖片來源:www.hetec.com)

有關數字標牌的整合問題, 要先從其產業鏈著手, 現在我用上圖作簡單的分析.
1)平臺優先
要在數字標牌行業取得成功, 平臺最為重要, 因為這是決定應用規模及長遠發展的關鍵. 以上三家企業都是以平臺擴張為主軸的.
由于分眾的先發優勢, 在早年擴張成本不高的情況下, 能大量運用數字標牌控制著全國商廈廣告的平臺, 推動全國廣告機生產的風潮.
維洛城的平臺建置與分眾相似, 但定位卻放在近年走俏的零售行銷市場上, 讓數字標牌成為購物中心內的標準配置.
擁有地鐵公司為背景,香港八達通從成立開始就不需要考慮平臺擴張的問題, 以電子付費為基礎, 在地鐵及零售店開展推廣業務, 也易于令數字標牌應用普及化.
平臺精準性是良性發展的第一優先考慮, 當中還含有投入時機(分眾), 運營成本(維洛城)及壟斷性(八達通)等判斷. 如在前期考慮不足的情況下, 帶來的后果非常嚴峻.
2)受眾體驗與盈利模式
在平臺建置后, 受眾群體就可以明確定下來, 而受眾體驗也開始展現出不同的模式.
分眾演繹的是一種強制性廣告發布模式, 由于此模式屬于單向傳播, 故其對平臺規模的依賴度非常強, 盈利點也只能受限在媒體代理的模式, 并較難發展出更深層次的營銷方案規劃.
為了解決單向信息發布的局限性, 維洛城嘗試通過優惠券體驗, 令受眾享受數字標牌信息服務的同時, 也將其消費行為轉換成量化式(Quantitive)數據回饋, 令其把數據與盈利模式交互結合起來.
八達通是先以電子貨幣為基礎, 再發展其支付平臺系統, 在電子消費的直接拉動下, 促成較為直接的實體產品營銷收入則.
誰是數字標牌產業鏈上的主導者? 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企業在掌握平臺后如何發揮其盈利模式. 在這里可以看到, 分眾是屬于單向形態的(廣告主主導). 維洛城則嘗試突破,但目前還是沒有很好地把消費行為與標牌內容連接起來(社交網絡主導).
目前看,還是八達通在直達終端的主導性盈利模式中較容易找到增長空間,但要承認的是,其發展也易受政策制約.
3)不可小視的一環 – 生產
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近年經常把數字標牌掛在口邊的,大部分都是從軟硬件設計起家的生產者.
近年來, 分眾的成功令大量從業者進入了誤區, 使數字標牌淪為“廣告機”的代名詞,唯一的行業標準.
當媒體神話不再時,生產者何去何從呢?
4)整合的極致 - 封閉式產業鏈
蘋果公司是目前類數字標牌整合的最好案例, 從簡表可看到其整合力量, 在掌控著各方利潤的同時, 領導著數字標牌向多元模式發展, 形成一個整合性極強的封閉式產業鏈.

有意與本網合作者請與《數字標牌網》聯系。未經《數字標牌網》書面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即為侵權。
數字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