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交會:凸顯IT高端品牌魅力
--解析中國軟交會成功密碼


在日益開放的中國,每年舉辦的大大小小國際展會數以萬計。中國軟交會以其特有的專業性、實效性和權威性,成為海內外業界強烈關注、積極參與,并高度認可的具有國際一流品牌效應的專業展會。
每年6月,來自全球的軟件大鱷和跨國巨頭聚集大連,在萬商云集的中國軟交會上,展示世界最新的軟件研究成果;發布最新的軟件技術解決方案;研討最新的軟件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供求信息;尋求軟件技術研發、項目對接的合作伙伴和商機。
8年來,中國軟交會的參展和參會規模,不斷被新的最高記錄所刷新;項目合作的數量和質量,不斷被新的技術領域和更高一層的合作項目所覆蓋。中國軟交會已成為IT界頗具知名度和影響力,凸顯國際品牌效應的中國軟件第一展。
中國軟交會為什么能在短短的8年時間里,創造出如此驚人的品牌影響力,爆發出如此巨大地展會能量?就此問題,我們走訪了中國軟交會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大連市外經貿局局長劉德春。
政府強力推動 提升展會品牌
“中國軟交會自創辦之日起,就受到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這是中國軟交會加速成長,提升品牌,走向成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主要原因。”劉德春總結說。
軟件和信息產業是提高國家綜合實力的支柱產業,是當今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從上世紀90年代起,跨國公司們開始了新一輪全球產業布局,將產業轉移重心從傳統的工業制造轉向IT服務業。
印度、愛爾蘭等國家搶先一步抓住機遇,首先從為美國、英國等世界發達國家承接服務外包訂單入手,以令人驚訝的發展速度,成為世界軟件信息服務外包的主要承接地。
面對新的一輪新興產業轉移的浪潮,我國政府搶抓機遇,2003年,國務院批準決定,由國家商務部、信息產業部、教育部、科技部、國務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辦公室、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中國貿促會等8個部委聯合主辦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 軟交會確定的“國際合作、自主創新、行業應用、人才交流、資金對接”5大板塊,涵蓋了我國工業、金融、教育、軟件、電信等眾多領域。
這一國家級專業權威展會一經問世,就受到了國內外業內人士和企業的強烈關注,特別是國外軟件跨國巨頭企業,強烈感受到中國政府加速軟件和信息產業發展的勇敢追求,以及承接世界新興產業轉移的堅定決心。
中國政府對軟交會寄予厚望,國務院領導親自出席展會開幕式和高層論壇,向世界發出中國軟件信息產業擴大對外開放的明確信息。國家行業主管部委的領導在每屆展會上,集中發布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最新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解讀中國保障軟件信息技術安全,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規定,面對面回答外商投資合作最為關心的實際問題。
8年來,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協同和努力下,匯聚當今最新軟件產品、前沿思想和巨大市場商機的軟交會,為世界眾多的軟件企業順暢的走進中國,中國軟件企業大步走向世界,搭建起一座頗具國際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展會平臺。軟交會猶如高速轉動的加速器,為催生我國軟件企業迅速成長壯大,為推動我國服務貿易跨躍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
政策導向給力 放大展會平臺
“近幾年來,中國政府為加速發展軟件信息產業,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這些相互關聯配套的集成政策,目標之宏偉,力度之強勁,時間之緊迫,收效之顯著,是以往軟件產業所從未有過的!眲⒌麓焊杏|地說。
“十一五”期間,商務部正式啟動了“千百十工程”,即在全國建設10個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推動100家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將其服務外包業務轉移到中國,培育1000家取得國際資質的大中型服務外包企業。
商務部還專門制訂了服務外包“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訓計劃,力爭5年內培訓30~40萬承接服務外包所需的實用人才,吸納20~30萬大學生就業。
信息產業部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自主品牌軟件產品和服務,重點支持基礎軟件、行業應用軟件和軟件外包,加快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出口基地建設,培育骨干企業和拳頭產品,提高自主軟件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增強軟件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為軟件信息企業“走出去”提供多方面支持。
今年年初,國務院研究部署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做大做強,實施稅收優惠。
中國政府全力推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和加速國際化進程的系列配套政策,極大地鼓舞了軟件跨國企業投資中國的信心,越來越多的軟件跨國巨頭把投資的重點轉向中國,國際軟件發包商開始把更多的外包訂單轉向中國。這些都大大豐富了中國軟交會的交流、交易和國際化的內涵,使得軟交會作為引領產業升級的超級平臺不斷放大,品牌價值越發凸顯。
近幾年來,以微軟、英特爾、SAP、IBM、思科、日立、簡柏特為代表的國際軟件跨國巨頭參加中國軟交會的熱情空前高漲,第一屆國際展區比例僅占10%,近兩屆軟交會展覽面積翻了近2番,國際展區比例不減反增,達到30%以上。參加國別由第一屆的只有12個國家和地區到第八屆接近30個。目前,世界IT產業500強的跨國企業,絕大部分在中國投資興辦了軟件研發中心、技術運營中心、信息咨詢服務、人才培訓體系和后臺服務及呼叫中心。軟件外包涉及的領域和范圍不斷擴大,業務類型已由價值鏈的低端開始向中高端攀升。
市場需求旺盛 豐富展會成果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IT大國,不斷增長的旺盛市場需求和承接IT產業轉移的巨大潛力,令國際跨國巨頭紛紛看好中國機會;中外企業在軟件技術、國際合作、市場供求等方面的高度互補,為中國軟交會項目的交流、交易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商機。”劉德春一語中的點出軟交會另一個重要的成功秘籍。
中國軟交會作為海內外企業一致認可的國際化交流、交易平臺,國內企業不出國門就可以與國外企業直接對話,洽談交易;海外企業通過權威展會平臺,直接、清晰和全面地了解中國軟件信息市場需求及產業發展態勢,中國軟交會成為國際軟件發包商與國內接包企業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的最佳舞臺。
在軟交會這一國家級展會平臺上,政府與行業協會、協會與企業、企業與企業充分交流、溝通合作,連接全產業鏈條的平臺效應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據組委會不完全統計,連續八屆的軟交會已有數以萬計的項目達成了合作協議和意向,這些合資合作項目對推動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的快速發展,全面提升國內軟件企業整體技術、管理水平和國際競爭實力,發揮出難以估量的催化和促進作用。
以軟交會主辦地大連為例,1998年大連從事軟件行業的人員僅3000多人,年產值不過幾千萬元,而到2010年大連軟件人才已達3萬多人,年產值超過百億元,全市軟件產值每年以50%以上的幅度高速增長。目前,IBM、埃森哲、惠普、畢博、SAR、戴爾等眾多世界500強軟件跨國企業在大連投資落戶。大連憑借對日軟件外包起步,僅用了10年多時間,一躍成為東亞地區軟件開發、軟件外包和BPO的中心。
劉德春介紹說,訂于今年6月在大連舉行的第九屆中國軟交會,展覽面積將突破3萬平方米,參展的國內外商家預計超過800家,展會的整體規模和層次有望突破上屆水平。
英特爾、SAP、微軟、思科、IBM、日立等軟件跨國企業明確表示今年將參展參會。日本、韓國、法國、美國、新加坡、厄瓜多爾、烏拉圭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和相關機構,以及東軟、用友、海輝、中軟、華信、中科紅旗等國內重點企業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電信運營商也都將再次參展參會。
中國省市組團參會的熱情也非常高漲。截止到目前,北京、上海、重慶、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山東、深圳等國內30多個重點軟件省市,將繼續由省市領導帶隊再度組織龐大的招商推介團參展,第九屆中國軟交會的整體規模和層次有望再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