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對于長期使用鍵盤和鼠標的用戶而言,類似蘋果iPhone那樣的觸摸和手勢操作顯得格外新潮和前衛,并且在部分游戲和應用程序中操作比鼠標更加直接易用,更加適合使用在移動設備中。不過在2009年,微軟在最新的Windows 7操作系統中首次加入了多點觸摸功能,而在最近泄漏的Windows 8開發版中,多點觸摸技術得到了保留并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那么其在哪些方面進行了改變呢?本文我們就來為大家進行詳細演示!
多點觸摸技術由于iPhone和iPad的普及被深深的打上了"蘋果"的烙印,但除了蘋果之外,軟件行業巨頭微軟同樣在多點觸摸領域擁有非常深的造詣,只是其多點觸摸技術更多用于企業級的商用大屏方面,和大眾常見的消費級產品有一定的距離。
兩年前微軟在Windows 7操作系統正式加入了多點觸摸技術,盡管其能支持觸摸操作,但整個系統畢竟不是主要為觸摸所打造,受到硬件與UI的限制,觸摸的體驗與iPad和iPhone相比有著不小的差距。
微軟推出的Windows 8開發版操作系統,多點觸摸特性也得到了延續,并且微軟在宣傳中也不斷強調"Windows 8加入了對平板電腦的支持",也就意味著其會對觸摸操作進行全面的優化,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在這兩年多的時間內,微軟的天才程序員們到底做了哪些優化工作。
● 3大改進全面優化觸摸體驗--全新的Metro界面
在上文中,我們已經提到盡管Windows 7操作系統支持觸摸操作,但是僅僅只是"支持"而已,由于其本質還是為PC推出的系統,因此觸摸體驗較為一般。而Windows 8帶來的最大改進就是加入了類似其Windows Phone 7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中的Metro界面,在點擊"開始"按鈕之后會自動切換到Metro界面。
Windows 8中加入獨有的"Metro"界面
Metro界面是為觸摸操作專門打造的,雖然不是IOS那樣華麗的矢量圖,但每一個平面圖標的面積非常大,在4英寸左右的手機屏幕上也不容易誤操作,更何況在一款23.6英寸的大屏幕顯示器上操作了。與Windows 7相比,這種超大面積的圖標基本杜絕了誤操作的可能。此外Metro界面觸摸和圖標的移動等操作,我們在第一頁中的視頻已經進行了詳細介紹。
想按錯鍵?這個比較難!
● 3大改進全面優化觸摸體驗--分離化的虛擬鍵盤
在Windows 7系統中,微軟為用戶提供了一個虛擬鍵盤,不過這個虛擬鍵盤功能比較"死板",在系統檢測到顯示器支持觸摸功能后,其默認隱藏在屏幕左側,通過手勢拖拽的方式將其激活。
Windows 7中的虛擬鍵盤
而Windows 8中激活虛擬鍵盤則更加簡單,只需要點擊任務欄右側的鍵盤圖標就可以了,此外通過第一頁中的視頻,我們已經看到其擁有浮動、固定、分離、手寫四種模式。尤其是分離模式更加適合平板電腦。雖然可能有些人認為Windows 7中的虛擬鍵盤UI做的更棒,但不得不承認Windows 8的鍵盤則設計的更加人性化,此外其UI也是為了配合Metro界面,與之形成統一。
Windows 8開發版提供原始鍵盤、半屏幕鍵盤、分離式鍵盤和手寫板四種模式
● 3大改進全面優化觸摸體驗--更適合觸摸操作的軟件
Windows 8除了系統本身為觸摸操作進行優化之外,其自帶的應用軟件也開始對觸摸操作進行了優化,如IE10瀏覽器。當然Windows 8中的IE10瀏覽器有兩個版本:PC版與"Metro"界面版本。前者與IE9的界面基本一致,更適合用鍵盤和鼠標操作;而通過Metro界面進入IE10后,其變為全屏模式,并且如"后退"、"刷新"、"停止"這樣的功能按鍵面積也要比普通模式更大,因此其完全是為平板電腦所設計,這樣在觸摸方面無疑會更加方便。不過普通版和Metro版的IE10采用了一樣的內核,只是操作界面有所不同,也讓Windows 8同時適合PC與平板電腦。由于在長城Z2588 touch這樣的觸摸顯示器上操作更接近于平板電腦,因此顯然Metro界面的IE10更加適合。
Windows 8開發版控制面板也換成了Metro風格界面
除了IE10瀏覽器之外,Windows 8原生附帶的組件,如"控制面板"等同樣也全面"Metro"化,雖然觸摸流暢性與PC界面沒有任何區別,但是每個圖標的面積更大,大大減少了誤操作的可能性。不過由于Windows 8離正式發布還有很長的時間,因此為觸摸優化的軟件暫時只限于系統自帶,如視頻中演示的鋼琴、畫圖等等,第三方軟件制造商暫時還沒有提供優秀的資源。
● 令人又愛又恨的Ribbon界面
在第一頁的視頻中,我們只是簡單說明了以下Windows 8在資源管理器等部分采用了類似Office 2010的Ribbon界面,關于這一界面業界和用戶早就進行過激烈的討論,其獲得的贊譽和批評聲都不少,但是不論怎樣微軟方面則堅定的表示"我們選擇了Ribbon機制,而對于那些認為這種選擇存在缺陷的人,我們除了表示不同意以外沒有太多別的事情可做",因此Windows 8正式版使用該界面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微軟的堅持也有其自己的理由,畢竟Ribbon界面中集成了常用到的功能,比如復制、粘貼、刪除、新建文件夾、分享等等,對于新手而言是非常方便的,此外對于使用觸摸顯示器和平板電腦的用戶而言,Ribbon也更加易于操作。
來自Office 2010中的Ribbon界面優缺點并存
通過上面的截圖,我們可以看到Ribbon界面下集成了許多需要用鼠標多次點擊或使用快捷鍵才能實現的功能,而這些功能對于使用鍵盤和鼠標的PC用戶而言并沒有太大難度,但是對沒有鼠標和物理鍵盤的平板用戶、以及使用觸摸顯示器的用戶就非常便利了,如刪除一個文件,只需用手指點擊"刪除"按鍵即可,只需一個步驟;而在IOS或Android系統中,刪除一個文件或程序可能需要長按屏幕,再根據彈出的菜單進行選擇,這一過程需要兩個步驟。從這點也可以看出為何微軟為什么如此堅持使用Ribbon界面。
但是Ribbon界面也會帶來一些麻煩。目前液晶顯示器變得越來越"窄",從最初的4:3和5:4,逐漸變為16:10,再到16:9,雖然顯示器屏幕尺寸在不斷擴大,但隨著比例的加寬,屏幕上下空間(即屏幕的高度)一直在縮減,而Ribbon界面這些工具卻占用了大量垂直空間,讓真正顯示內容的部分面積大大減小。也許在之前的Windows系統中,用戶的顯示器在一屏幕內能夠顯示30個文件及文件夾,但加入Ribbon工具欄后,只能縮減到20個,這樣不利于用戶進行查找。
雖然用戶可以根據自行需要,將Ribbon工具欄隱藏起來,但隱藏后無疑失去了其本身操作便利的意義,如果微軟能夠允許用戶將其移到屏幕側面,充分利用16:9比例顯示器的寬度空間,相信會獲得更好的效果,但可惜的是這個工具欄暫時還不能像任務欄那樣讓我們隨意的在屏幕四周移動。
● 總結:專用的觸摸軟件應用程序是觸摸顯示器普及的關鍵
從上文中,我們已經充分了解了Windows 8操作系統(開發版)在觸摸操作方面的特性,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顯示器硬件的限制,我們認為其流暢性與之前的Windows 7相比沒有什么變化,但是前者在界面優化方面明顯比Windows 7要做的更好,相對而言Windows 7只是為了能"觸摸"而硬加入的功能,實際帶給用戶的體驗并不理想,這也是Windows 7系統的平板電腦以及觸摸顯示器銷量不佳的主要原因。但是在Windows 8中,其"平板化"的設計理念讓操作更加方便,如果未來第三方軟件廠商推出觸摸屏專用游戲與軟件,相信會大大加速觸摸顯示器的普及。
而對于觸摸顯示器自身而言,除了借助微軟提供的軟件支持外,自身也有眾多問題需要解決,如:1,目前采用的光學式或紅外式觸摸技術與iPad這樣的電容屏相比性能差距太大,不論是觸摸的準確性、連續性和響應等方面都不在一個檔次上,這也會拖Windows 8的后腿,影響最終的用戶體驗,因此如何進一步提升觸摸屏性能是上游液晶面板廠以及顯示器廠商需要面對的問題;
可折疊的形態更適合于觸摸顯示器
2,目前的觸摸顯示器與傳統的顯示器在形態上完全相同,用戶若需要用手觸摸,需要抬起整個手臂,缺少有效的支點,這樣最終會造成用戶手臂的疲勞,而已經有廠商意識到這個問題,推出了可折疊的觸摸顯示器產品(如上圖所示),這樣用戶在觸摸操作時手臂可以以桌面為支點,這樣就可以避免上述這種情況。
當然這里我們再次強調,目前的Windows 8系統還處于開發版階段,接下來還會推出Beta版、RC版、RTM版,離最終版的發售大約還有一年的時間增加新的功能與特性,以及解決各種Bug,因此目前Windows 8的特性與最終版肯定會有一些差異。但Windows 8的向"平板化"發展這一點已經不可逆轉,對于顯示器廠商而言是一個新的契機,在顯示市場缺乏新技術、過多依靠價格戰的今天,觸摸市場是一個新的爆發點!
![]() |
立式廣告機 |
落地式廣告機 |
高清廣告機 |
分屏廣告機 |
藍牙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標牌播放器 |
廣告機方案 |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觸控一體機 |
高清機頂盒 鏡面廣告機 | 多媒體廣告機 | 觸摸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車載廣告機 | 互動式廣告載體 | 樓宇廣告機 | 流媒體實時發布系統 | 廣告機外殼 | 戶外大屏幕 電子看板 | 數字標牌軟件 | 三面翻廣告機 | 數字標牌顯示器 | 嵌入式流媒體服務器 |
設為首頁
| 網站建設 | 歡迎投稿
| 數字標牌雜志
| 資訊中心 | 本站動態
| 關于數字標牌網 |
網站RSS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熱點:數字標牌 | 數字告示 | 液晶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廣告機 |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數字標牌網 本站實名:數字標牌網 國際域名:www.cyberslp.com 版權所有© 2004-2011 深圳中投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郵箱:ds-360@3v.cn 客服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