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商百視通近日發布2012年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百視通在截止9月30的2012年第三季度,總營收5.29億元,同比增長54%,凈利潤1.35億,同比增長44.47%。在今年前三個季度,百視通總營收已經超過14億元,營收與凈利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的勢頭。
幾乎同時,深交所*ST嘉瑞17日發布公告稱,公司A股股票獲準于2012年10月19日起恢復上市交易,此前杭州華數傳媒已經完成對*ST嘉瑞的借殼——從此資本市場中將再多一位牌照商。
在“十二五”規劃下,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將出現跨越式發展,新銳的百視通、華數等新媒體企業也趁勢開始了在OTT TV領域的全面突進。
OTT發展成熟地區矛盾激化
對于百花齊放的OTT,百視通副總裁芮斌曾含蓄的指出,OTT是借別人的道,走自己的路。然而事實上這種“過頂”的矛盾比想象中要大得多,以至于OTT業務成為了“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典型——這當然令一貫強勢的運營商惱火。
在全球網速最快的韓國,今年2月,就出現過由于三星智能電視應用商店對帶寬占用過大卻不付費而遭到韓國電信(KT)全面斷網的事件;7月,韓國移動運營商被批準可以對威脅其語音服務的OTT業務(相當于中國的“微信”)斷網,該決議甚至得到了韓國通信委員會的諒解!
韓國電信(SK Telecom)公開表示:“這(OTT業務)將會對(我們)移動運營商的語音收入直接產生負面影響,一旦我們走投無路,只好從此減少甚至停止對于移動網絡的維護和升級。”
從韓國的情勢不難看出,一旦中國OTT產業崛起,將不可避免的出現與運營商硬碰硬的情況。
OTT TV:誰能吃到下一個蘋果?
不可否認,包括“OTT TV”在內的眾多新媒體業務已經英姿勃發,開始席卷全球。當前,全產業鏈開始與互聯網深度結合,都在爭奪電視機“第一屏”的主導權:三星、聯想等科技產品巨頭開始建立統一OS的電視產品系列;海信、TCL等智能電視大廠開始布局軟件,爭做應用商店;樂視、小米等互聯網公司開始依托互聯網服務,推出電視終端——當跨界已經成為了行業習慣,沖突將不可避免。
在表面上,OTT TV過的是廣電/電信網絡運營商的頂,然而其本質上是新技術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顛覆,這種革新是機制性的。隨著科技的發展,硬件成本和利潤不斷降低,產業鏈的價值(高附加值)開始向平臺-終端轉移,整個產業價值鏈已經開始重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