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標牌行業門戶網站】 服務熱線:400-6787-360 |歡迎投稿|會員登錄|免費注冊|設為首頁|加入收藏|RSS|【
數字標牌也稱數字告示或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當前位置:數字標牌網 > 行業新聞 > 數字標牌行業動態 > 淺析2013年變局中的觸摸屏產業發展誘因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廣告機 | 戶外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看板 | 互動廣告機 | 觸摸屏
淺析2013年變局中的觸摸屏產業發展誘因
編輯:雁楓 [ 2014-1-17 9:52:50 ] 文章來源:數字標牌網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回顧整個2013年,各行各業中,最為動蕩、始終處于變局中的行業非觸摸屏行業莫屬。行業內傳出企業間的并購、轉售、倒閉、擴產/縮產等信息不斷。觸摸屏產業猶如一泓湖水,新入者、出局者以及兼并者正激蕩著行業不斷地發展。其特點是觸摸屏行業資源越發集中,龍頭企業的規模日益強大。

商場如戰場,得市場者得天下,而大陸市場始終都是全球觸摸屏企業不可忽視的戰略要地。據統計,大陸加工的各類整機如電視、顯示器、筆記本、手機等產量已占全球50%以上,對拉動觸摸屏產業的發展非常明顯。另一方面,隨著全球顯示面板產業重心逐漸轉移到大陸,作為上游的觸摸屏產業重心近幾年也加快轉移到大陸,臺灣曾作為全球主要的觸摸屏產區,全球份額正逐漸下跌,此消彼長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

觸摸屏行業中,企業在發展的同時,始終謹慎地觀察觸控技術的走向,恐懼慢人一拍。觸摸屏技術多樣發展是其原因之一。觸摸屏在移動電子終端、工業顯示、醫療航天、公眾服務領域等應用廣泛,無論是前沿的觸摸屏技術,還是成熟的初級觸摸屏技術都能在全球市場中找到屬于自身生存的細分領域。然而市場消費者青睞的主流觸摸屏技術成了眾多廠商轉型進入、主動出擊的對象,推出產品賺取市場利潤。當第一批觸摸屏技術研發者賺取了市場第一桶金后,怎么引領下一觸摸技術成為其優先考慮的重點。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市場需求持續上升,拉動中小尺寸的觸摸屏量不斷飆升。在中小尺寸觸摸屏出貨量一路高歌下,大尺寸觸摸屏市場在2013年開始興起,隨著一體機、PC、電視、電子白板等終端市場需求上升,巨大的商機開始顯現。另外,以石墨烯、納米銀線等ITO替代性材料的產業化以及紅外和光學等觸控技術逐漸成為可行選擇。在大尺寸終端顯示領域實現單點或者多點觸摸功能已經不是夢想,全球觸摸屏廠商開始積極搶進。

一直與TFT產業平行發展的觸摸屏產業,行業發展到最后,無非是行業資源的集中和上下游的整合。但隨著嵌入式觸摸技術的發展成熟以及LCD廠商參與度會越來越高,觸摸屏產業與TFT產業的生產協同性越來越明顯,或者不遠的將來,觸摸屏成為TFT產業鏈中的一環,也未為可知。

一、席卷觸摸屏行業的并購潮

全球觸摸屏行業經過2007-2010年的醞釀、2010-2011年的快速發展到2012年的市場需求總爆發,到目前已經進入了市場成熟期。而觸摸屏企業以過山車式的發展軌跡,也經歷了大量資源涌入觸摸屏市場,導致產品嚴重同化、產品過剩、價格下跌、利潤減少等過程,在無序的市場競爭下,在2012年開始出現了觸摸屏行業的大浪淘沙,行業內部企業的倒閉、并購及整合已開始。而今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未來的觸摸屏產業鏈的整合或將全面提速。

從終端市場看,2013年雖受到高端智能手機面臨市場日趨飽和、平板電腦同質化等各種問題的困擾,然而觸控面板市場依然保持成長動能。據Displaybank預測,2013年中小尺寸電容式觸控面板出貨量約為10.6億片,同比增長35.4%;大尺寸電容式觸控屏出貨量約為2130萬片,同比增長6.5倍。

一邊觸摸屏市場依然在增長,一邊企業倒閉、并購,產品過剩等現象在觸摸屏行業一再上演,只能說明行業資源正逐漸往少數大企業集中。目前,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個區域分布著五六百家觸摸屏廠商,除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之外,觸控筆記本、工控等市場對觸摸屏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之中。觸摸屏廠商客戶群很廣,并且分化嚴重。隨著競爭越趨激烈,上下游垂直整合并購有加速趨勢。

1、觸摸屏行業領域內的并購潮

2013年以來,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各個觸摸屏企業借助上市公司資本進行了一場并購大賽,這場并購運動幾乎席卷整個觸摸屏行業。觸摸屏行業企業間的并購、擴產、停產等接連上演連臺大戲。

今年6月份,上游觸控功能器件廠商長信科技將并購之手伸向中游模組領域,增發市值約4.01億元的股份收購贛州德普特。完成收購之后,長信科技直接具備觸摸屏模組生產能力,成為產業鏈一體化的觸控廠商。此次并購,長信科技在完成該次產業鏈的整合后,將縮短與終端用戶的距離,并減少產業鏈的溝通環節,這有利于公司的成本控制。

8月,經營業績下滑明顯的上市公司星星科技進行了重大資產重組,以交易價格逾8億元并購深越光電100%股權。星星科技在行業呈現一體化的趨勢下,并購深越光電有利于公司迅速切入觸摸屏模組領域,獲得優質客戶資源,對現有業務形成良好的補充和延伸,并實現跨越式發展。

9月,新亞制程以非公開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平波電子100%股權,其中以非公開發行股份方式支付的比例為88%,以現金方式支付的比例為12%。標的資產經協商,雙方交易價格暫定為17000萬元。

10月,聯合化工公告江西合力泰借殼上市方案,這家虧損連連即將被*ST的化工公司轉型觸摸屏制造廠商。聯合化工向合力泰原股東文開福等以4.14元/股的價格增發6.69億股,以收購其所持有的合力泰100%股權。收購完成后,合力泰將成為聯合化工的全資子公司,而原控股股東文開福將持有聯合化工28.14%的股份,成為該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合力泰借殼上市的同時還拋出配套融資方案,向其他特定投資者增發9000萬股,融資3.73億元,用于合力泰投資建設觸摸屏和蓋板玻璃的產能。這兩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4億元,建設期一年半。建成后,合力泰將新增1800萬片無縫貼合觸顯一體化模組和7500萬片觸摸屏蓋板玻璃年生產能力。

11月,據稱第一家退出觸控產業的公司臺灣牧東光電旗下蘇州子公司的全部股權將被出售,廠中的觸控設備和相關業務將被一同賣掉。臺灣牧東這次計劃出售的MuttoOptronicsGroupLimited,是牧東100%投資的控股公司,MOGL公司轉投資的牧東光電(蘇州)有限公司為牧東集團唯一生產據點。過去牧東的觸控面板產品全數透過MOGL公司向牧東蘇州公司采購。牧東將主要生產基地完全出售,等于是把觸控設備、業務完全出售,只剩下在臺北的總部。牧東宣布,該部分股權,交易股數達2.091億股,每單位交易價格約0.24美元,交易總金額約5100萬美元,合計人民幣3.045億元。購買牧東光電蘇州子公司的企業是山東精密。

這些上市公司產能擴張的動力強勁。一些實力較為雄厚的上市公司則開始利用資本市場進行并購重組,力圖垂直整合,打造全產業鏈的觸控屏幕生產廠商。

當前在觸摸屏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下游向上游延伸以期降低成本,保證利潤空間;上游向下游延伸以期掌握終端客戶,而全產業鏈覆蓋有助于增強對行業波動的抵抗力,這或許是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力量來來讓更為優質資源集中在自己的受眾,從而在市場上取得話語權。

信利光電產品總監陳學彬解釋稱,現在收購觸摸屏廠的都是上游收購下游進行垂直整合,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觸摸屏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規模較小的觸摸屏廠經營壓力比較大,主動尋求被并購;二是上游的利潤越來越少,客戶資源又掌握在觸摸屏廠手里,為了擺脫被架空的危險要整合下游資源。垂直整合、抱團取暖將是觸摸屏行業發展趨勢,因為僅僅依靠單一生產環節要跟大廠競爭會越來越吃力。但上市公司的資本力量在并購中發揮了重要的角色,一系列的資本運作無不顯示出這些上市公司在觸摸屏領域的野心。 2、觸摸屏行業領域內的并擴產潮

觸摸屏行業的并購案背后是上市公司作為推手的結果。而觸摸屏企業的擴產并不是資本的推動,而是整個觸摸屏行業自發地擴產。

其實觸摸屏企業間的競相擴產并非出于企業經營者本意,擴產只是為下一輪行業起點做準備,作為高科技觸摸屏產業,企業最大的壓力來自于當今科技的不斷進步,一旦跟不上最新技術,將會被殘酷地淘汰出局。

當前觸摸屏行業的多數廠家因產能膨脹、產品跌價、毛利率下滑、市場無利潤支持而叫苦不迭。如圖2中的臺灣觸摸屏龍頭廠商宸鴻,因市場需求不旺,其在臺灣新竹廠的3.5、4.5代觸摸屏產線暫時停止了生產,年初雄心勃勃以30億元資金投建的福建平潭廠的5.5代OGS觸摸屏產線也被迫暫緩。

雖然今年觸摸屏市場競爭激烈,但觸摸屏企業還是進行了產能擴充。

今年初,萊寶高科完成17.5億再融資,投建重慶基地一體化電容式觸摸屏(OGS)項目和一條AMOLED顯示面板試驗線。據萊寶高科高管透露,目前,重慶萊寶第五代OGS生產線已經達到可使用狀態,目前OGS觸摸屏產線正處于爬坡期。

歐菲光也在年初完成14.53億元融資之后,今年10月再推40億元定增方案,計劃投建中大尺寸電容屏擴產和高像素攝像頭模組擴產項目。

5月份,宇順電子曾募資4.15億元用于中小尺寸電容式觸摸屏與超薄超強蓋板玻璃生產線建設兩項目。而按本次擬募資總額4.83億元計算,年內已經累計融資近9億元。這些資金也給宇順電子年底的扭虧帶來了新的希望,并且可能會助推宇順電子逃脫“ST”的命運。

超聲電子也在5月份重啟融資額達8.5億元的定增事宜,計劃投建年產25萬平方米電容式觸摸屏,以及銅覆板相關項目。這起投資2011年開始籌劃,2012年一度因超聲電子股價低于增發底價而無疾而終,如今舊案重提,已上日程。
粗略統計,上市觸控廠商已完成和計劃中的募資總額就已超過110億元,而實際投資額將可能更高。巨量投資無疑加劇產能膨脹,身處行業其中的人們沒能忘記,觸摸屏產業正處于激烈競爭的變局當中。

觸摸屏企業通過股市融資或借殼上市,實施了一系列地并購和擴產,達到其在觸摸屏行業內進行垂直整合的目的。雖然這些企業在觸摸屏產業鏈所處于的位置不同,但通過向上游或者下游的整合加以完善自身,抵御未來市場風險。

觸摸屏企業的擴產卻與其業績有點背離。萊寶高科將業績不理想歸結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2011年、2012年相比較,該公司今年產品價格平均下降大約30%以上,觸摸屏模組和觸摸面板銷售收入大幅下降,導致增收不增利。萊寶高科總經理李紹宗坦言,部分主要客戶業務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并加大自制比例,電容式觸摸屏產品來自原主要客戶的訂單量及售價大幅下降。觸控模組廠商宇順電子2012年出現虧損,而今年前三季度仍深陷虧損泥淖中;蓋板玻璃生產商星星科技今年前三季度也出現一定程度的虧損。上市觸控廠商中,背靠三星、聯想等大客戶的歐菲光業績相對要好些,而超聲電子如沒有印刷電路板業務的補充,業績也很糟糕。

其實這一有駁常理的現象有深層次的原因。由于下游電子產品行業具有更新升級快、成熟產品價格下降快的雙重特點。隨著下游產品的價格下降,客戶會要求供應商降低價格,并逐級向產業鏈上游傳遞。另外,觸摸屏行業作為一個高度定制化的行業,每一款觸摸屏產品生命周期都非常短,這就要求生產商有足夠快的爬坡速度,在出貨量最集中的前三個月內就能迅速將良品率提高到非常高的水平,才能達到經濟效益。

基于這些原因,產業鏈一體化的觸摸屏廠商更能抵抗風險。這樣的背景下,上游觸控元器件廠商想要向下游業務延伸,中游模組要向上游業務拓展,造成“上壓下擠”的局面。所以觸摸屏行業內的并購比擴產更為符合行業發展的規律。因為并購發生之后,行業產能并沒有太大變化,對于整個觸摸屏行業影響不大?傮w來看,整合還是比新建觸摸屏產線好,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重復建設的現象以及惡性競爭行為。

二、重心轉移中的觸摸屏產業鏈

據工信部統計,中國大陸加工的各類終端電子產品如電視、顯示器、筆記本、手機等產量已占全球50%以上的份額,電子產品對外的出口和消費潛力巨大的大陸市場對拉動觸摸屏產業的發展非常明顯。得市場者得天下,大陸市場始終都是全球觸摸屏企業不可忽視的戰略要地。

隨著全球顯示面板產業重心逐漸轉移到大陸,作為上游的觸摸屏產業重心近幾年也加快轉移到大陸的步伐,臺灣曾作為全球主要的觸摸屏產區,其份額正逐漸下跌,而大陸觸摸屏企業憑借著大陸市場的有利因素,擴張勢頭迅猛,全球市占比不斷增長。

目前,臺灣仍為全球最大的觸摸屏出貨地區。預計在2013年全球觸摸屏出貨量市占比重,臺灣地區約占36%,而韓、日各占16.3%、10.5%。而大陸觸摸屏產業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全球市占率快速提升,預計2013年將達到33.5%。隨著觸摸屏產業全球制造重心的轉移,大陸的觸摸屏出貨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提升,超過臺灣,成為全球觸摸屏出貨量最大的區域之一。

全球四地觸摸屏產業憑借各自的優勢,掌握全球產業鏈話語權。其中,臺灣廠商擅長量產、韓國廠商技術領先,而日本廠商則掌握著觸摸屏上游關鍵材料、大陸廠商依托巨大市場攻城略地。

1、產能快速提高的本土觸摸屏廠商

觸控面板生產垂直整合是行業發展的趨勢,相比大陸觸摸屏產業,臺灣早已完成了觸控面板生產垂直整合(從上游包括玻璃基板、PET薄膜、ITO靶材、光學膠等,中游包括ITO玻璃、ITO薄膜和IC等組件,下游為觸摸屏模組)。而大陸觸摸屏產業從今年才開始進行大規模地垂直整合,從大陸觸摸屏產業鏈分析,大致可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上游是ITO玻璃,各種膠材、ITOfilm、控制IC等原材料供應商,除了玻璃基板、ITO玻璃、ITO薄膜國內有少量供應商外,其它都需進口,包括PET-film和大部分玻璃基板,主要技術也掌握在日本廠商手中,沿產業鏈自上而下,利潤空間逐漸被擠壓,大量利潤被上游廠商攫取。國內ITO導電膜生產廠商為萬順股份和歐菲光;中游是觸控面板制造和觸摸屏組裝廠商,下游則是不同類型產品整機制造廠商。大陸觸摸屏企業大多集中在產業鏈的中下游,競爭激烈。

目前,大陸生產觸摸屏的廠家兩三百家(包括臺灣在大陸投資的生產廠),電容式觸摸屏廠商大多都是從電阻式觸摸屏廠商轉來的,如華睿川、瑞陽、北泰、晨興、點面、合力泰、歐菲光、健創。一開始就有能力生產電容屏的大陸廠商如信利、BYD、中華意力及中南維達力等幾個廠商。另外一部分是從LCD面板、液晶模組廠商涉入觸摸屏領域的。

由于大陸本土觸摸屏企業在技術和產能方面的不斷提高,終端品牌廠商如中興、華為、三星、LG等巨頭廠商為了降低成本,搶占市占率,開始把觸摸屏訂單轉移本土配套企業。目前,毆菲光、宇順電子、萊寶高科、超聲電子、長信科技等觸摸屏廠商產能較滿,訂單充足,臺灣觸摸屏廠商的大量訂單也隨之轉移到大陸觸摸屏廠商生產,大陸觸摸屏企業間的垂直整合、并購也加快了這一進程。

為阻止或延緩這一趨勢,在今年年初,宸鴻光電旗下的廈門宸鴻科技已向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宣布將對諾基亞(在中國大陸業務)、華寶通訊以及大陸觸摸屏領頭羊歐菲光3家公司提出專利侵權訴訟。其中,歐菲光被訴提供給華為C8812E智能手機的觸摸屏產品侵犯了TPK的SITO結構專利;TPK對歐菲光以及手機零售商廈門中博貿易,連帶求償6060萬元人民幣,并提請中止侵權產品銷售。

歐菲光所主張的訴訟請求,業界分析其不是一起純粹的專利糾紛訴訟,而是宸鴻科技與歐菲光商業競爭中所用的策略。目的就是盡最大可能拖延歐菲光定向增發的進展,既是歐菲光定向增發所募資15億投向觸摸屏擴產項目。如果歐菲光募資順利,南昌歐菲的中小尺寸電容式觸摸屏擴產項目和中大尺寸電容式觸摸屏擴產項目。新建的年產4000萬片中小尺寸電容式觸摸屏生產線及年產300萬片中大尺寸電容式觸摸屏生產線將對宸鴻科技帶來更大的威脅。而作為宸鴻科技的競爭對手歐菲光從其內部挖了不少人才,這也加劇了雙方的競爭程度。

隨著大陸觸摸屏企業開始掌握源頭技術,特別是歐菲光,在新的觸摸屏技術MetalMesh上的全面布局,涵蓋了上、中、下游。針對臺灣NB品牌商,歐菲光來臺推銷其MetalMesh產品,鎖定在14英寸觸控面板,相比主流單片式OGS觸控面板報價再低3~5%,貼近現行的GFF薄膜觸控,讓臺灣OGS觸摸屏企業感到不小的壓力。除了歐菲光,還有蘇大維格(SVG)也提出了自家的大尺寸透明導電傳感膜(pTCF)。

2、大陸與臺灣廠商的價格戰

2013年無疑是觸摸屏市場的行情年,電容觸摸屏通過前兩年安卓系統的培育,在安卓系統上升到市場80%的份額以上的情況下,出貨量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50%左右,即使現在觸摸屏市場不景氣下,需求仍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

可就在這么好的行情下,電容觸摸屏的價格卻被腰斬,幾乎不到年初價格的一半。主要原因是觸摸屏行業價格大戰。蘋果轉向In-cell觸摸屏,按道理來說,得利的應該是OGS觸摸屏。然而OGS觸摸屏在HTC、諾基亞和大陸二線品牌產品上表現糟糕,它貴族式的價格讓更多的廠商跟隨三星,轉向了厚度和重量優勢相差不多的GF電容觸摸屏。受此影響,大陸G+Fsensor陣營廠商順勢力崛起。

去年以前紅火的GG電容屏行情,造成G+Gsensor陣營的臺系廠TPK和勝華主動擴產。而iPad的瘋賣,也終于讓日系電阻屏廠主動加入到G+Fsensor的電容觸摸制造中來。但是去年底蘋果發布iPhone5手機突然轉向In-cell觸摸屏,并且iPad的G+Fsensor訂單也全下給了日本企業,讓臺企的產能一下子空置下來。臺企為了保住這些產能,只好西進大陸,爭奪中華酷聯的訂單,直接挑起兩岸觸摸屏行業價格戰。

在此之前,大陸G+Fsensor電容觸摸屏的主要材料如Pet、ITOFilm、膠材等,從日、韓、臺進口,而日、韓、臺廠商為了保住原來蘋果、三星、諾基亞、HTC等當時國際一線品牌大廠的訂單,配額給大陸廠商的觸摸屏用材料數量有限,價格居也高不下。當時大陸廠商萬順ITOFilm導電膜實現了量產并商用化,一下子把原材料的供應缺口給補上,并且把價格也拉下三分之一,給大陸G+Fsensor陣營的廠商有了降價的空間。

大陸觸摸屏行業領頭羊歐菲光大力擴產,在市場競爭中充當價格屠夫角色。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與中華酷聯結成攻守同盟,擴產G+Fsensor產品。為了打壓臺企的OGS觸摸屏,把原來就低于臺企的價格,再降三成,并且通過大量挖角臺企技術管理人員,把臺企青黃不接的人才儲備掏了個底朝天,以反制臺企。

臺灣觸摸屏企業在此次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首先是牧東,由于經營陷入困局,不論是產能、技術在產業中均居于下風,牧東將主要生產基地完全出售,等于是把觸控設備、業務完全出售,只剩下在臺北的總部。接著是F-TPK宸鴻于11月宣布其現有新竹廠3.5代線及4.5代線所有運作暫時全面停止(停產)。這說明它即使在收到蘋果念及舊情的第五代iPadAir以及第二代iPadmini的安慰訂單下,仍是舉步艱難。

最后是勝華、接口,今年前三季仍各自交出每股虧損3.16元、1.61元的成績。洋華尚未公布第三季財報,不過上半年每股也虧損0.15元。其中,勝華決定自四季度開始,臺灣環中廠、大陸東莞廠兩條舊生產線停工,每個月可節省至少1.5億元的廠務固定成本,這也是繼宸鴻旗下達鴻本月初宣布新竹廠停產以來,第二家宣布關閉產線的觸摸屏廠商。

臺系觸摸屏大廠的逐漸衰弱,表明了臺灣觸摸屏產業也正在萎縮。在大陸觸摸屏產業不斷增強的情況下,全球觸摸屏產業制造重心將轉移到大陸。

來對觸控領域影響深遠。目前,全球只有兩家廠商具有內嵌觸控產品量產能力,一個是日本Sharp,另一個是位于臺灣竹科的劍揚公司。

對眾多傳統觸摸屏產生來說,短期不必擔心In-cell替代,該技術很難在三年內成為主流。因為良率問題,雖In-Cell觸控面板未來市場雖前景廣闊,但變數仍在。

On-Cell是指將觸摸屏嵌入到顯示屏的彩色濾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間的方法,即在液晶面板上配觸摸傳感器,相比In-Cell技術難度降低不少。三星、日立、LG等廠商在On-Cell結構觸摸屏上進展較快,目前,On-Cell多應用于三星AMOLED面板產品上,技術上尚未能克服薄型化、觸控時產生的顏色不均等問題。

3、ITO替代材料取得突破

之所以出現ITO替代材料,是因為從觸摸屏廠商本身看,主要降低成本。從觸摸屏產業上游材料的成本分析,ITO材料占據40%左右。且隨著觸摸屏行業的發展,對ITO材料的需求將越來越大,作為稀有金屬的銦,不但價格隨之不斷上漲,而且將會有告罄的危險,所以ITO替代材料的出現也順理成章。

目前,ITO替代材料取得突破性進展。大陸觸控廠商歐菲光自主開發出納米銀觸摸屏技術。而借殼聯合化工的合力泰也正在研究石墨烯觸摸屏技術。這兩種技術均放棄了ITO(氧化銦錫)導電膜作為關鍵器件,采用了替代材料,可以部分避免因金屬銦價格波動造成的成本負擔。


更多相關: 觸摸屏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編輯推薦
圖片新聞
  • 第三次交互革命   體感交互技術
  • 智能手表發展啟示錄
  • 數字標牌行業應用之零售行業
  • 帝艾帝新款土豪金立式廣告機霸氣來襲
  • 齊普光電最新研制LED戶外廣告機隆重問世
新聞搜索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推薦品牌
    熱點關注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網媒聚焦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戶外廣告機 | 落地式廣告機 | 高清廣告機 | 分屏廣告機 | 藍牙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標牌播放器 | 廣告機方案 |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觸控一體機 | 高清機頂盒
    鏡面廣告機 | 多媒體廣告機 | 觸摸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車載廣告機 | 互動式廣告載體 | 樓宇廣告機 | 流媒體實時發布系統 | 廣告機外殼 | 戶外大屏幕 | 廣告機報價
    數字標牌軟件 | 電子看板  | 商業顯示  | 數字展示  | 嵌入式主板 | 觸控一體機 | 數字標牌顯示器 | 嵌入式流媒體服務器 | 立式廣告機 | 3D廣告機 |
    設為首頁網站建設歡迎投稿數字標牌雜志資訊中心本站動態關于數字標牌網網站RSS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熱點:數字標牌數字告示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廣告機戶外廣告機液晶廣告機網絡廣告機互動廣告機觸摸屏數字標牌網
    本站實名:數字標牌網 國際域名:www.cyberslp.com 版權所有© 2009-2014 深圳中投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在線客服: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電話:0755-33019199(十二線) 傳真:0755-33010910 郵箱:ds-360@3v.cn
    打開微信掃一掃,成為數字標牌網微信好友
    分享
    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