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年底,中國大陸將有8條8.5代線投產,包括京東方在北京、合肥、重慶的3條線,華星光電在深圳的2條線,中電熊貓在南京的1條線,以及LGD在廣州的1條線和三星在蘇州的1條線。在即將公布的“中國制造2025”中,液晶面板行業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代表,也將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國內面板業在經歷了前幾年的虧損后,將迎來全速發展期。
高世代線頻上馬,國內面板商強勢崛起
近期,京東方此次豪擲735億元開啟了產能躍進模式。據悉,京東方擬投資400億元在安徽合肥投資建設第10.5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這將是全球第一條10.5代線,主要生產60英寸以上超大尺寸及超高分辨率的高端智能電視與數字信息顯示屏等產品,設計產能為每月9萬片玻璃基板,項目擬于2016年一季度前開工建設,預計2018年年底前投產。
同時,京東方表示已與福州方面簽署了框架協議,將投資300億元人民幣建設8.5代線,生產55英寸及以下的液晶顯示屏和模組等產品。此外,重慶8.5代線也將花費35億元,增加每月3萬片的產能。
至此,京東方已建成和規劃建設的共有10條面板線,包括1條4.5代線、1條5代線、2條6代線、4條8.5代線、1條10.5代線,以及1條5.5代AMOLED面板線。
在京東方公告發布后幾天,4月24日,華星光電宣布其8.5代TFT-LCD生產線二期項目正式量產。二期項目建成后,華星光電8.5代線廠區60萬平方米土地將容納兩個工廠,每月共計26萬片產能,這將是目前全球最大、效率最高的8.5代生產線。
而就在一個月之前,全球第一條8.5代金屬氧化物工藝(IGZO)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也在南京中國電子熊貓集團建成投入運行,總投資達291.5億元。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到2015年年底,中國大陸將陸續有8條8.5代線投產,僅上半年中國大陸面板廠可能就有6條8.5代線投產。
與產線規模擴大相伴的是國內面板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財報顯示,2014年京東方全年共實現營業收入368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8.28億元;而華星光電2014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80億元,實現凈利潤24.3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面板行業在經歷了前幾年的虧損局面后,開始迎來了全速發展期。在即將公布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液晶面板行業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代表,也將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表示:“國內廠商快速布局將對提升國內面板的自給率、解決平板產業的缺屏之痛有重要的意義。全球平板顯示的出貨量在逐年增長,中國市場在迅速成長,促使全球平板顯示產業集中轉向在中國投資,目前我國的液晶顯示產業已達到盈利的拐點。”
大尺寸需求爆發,大陸出貨量或將超臺灣
京東方、華星光電以及中電熊貓等國內面板廠商紛紛加大布局的背后,是大尺寸面板市場需求量的穩步增長。
據IHSDisplaySearch預測,未來五年,全球平板顯示需求將穩步增長。預計2015年中大尺寸超高清面板需求面積為3040萬平方米,到2019年,這一數字將達7770萬平方米,年復合增長率達26.4%。其中,預計2015年60英寸以上超高清面板需求面積為1040萬平方米,到2019年,這一數字將達1890萬平方米,年復合增長率達33.1%,市場需求大幅增多。
京東方副總裁張宇對記者表示,隨著新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消費觀念的轉變和液晶技術的不斷進步,大尺寸超高清產品行情看漲,2015年中國電視平均尺寸將達42.7英寸,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擁有更大尺寸、更好顯示效果屏幕的產品。此外,商用市場對大屏的需求量逐步上升,隨著新技術應用的興起,將會給面板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市場前景廣闊。
在群智咨詢副總經理李亞琴看來,京東上馬10.5代線的前提正是顯示大尺寸化的需求爆發!60英寸以上市場需求目前最大的問題在價格高和產能少!崩顏喦僦赋觯驗楝F有產線的局限性,導致60英寸以上超大尺寸經濟切割效率低,產能不能有效投入。而10代線是對60英寸以上產品最具切割效率的生產線,京東方合肥10.5代線建成后,將有效填補巨大產能缺口。
巨大的市場需求量,刺激著中國大陸面板企業紛紛重金投入產線建設和技術研發,也使得大陸面板行業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有望擺脫面板業多年來受日韓和臺灣地區面板廠商壟斷的格局。
多年來,我國液晶面板行業卻一直處于“缺芯少魂沒面子”的尷尬局面,直到2011年我國液晶顯示面板還幾乎依賴從日韓和中國臺灣地區進口,進口液晶面板所花的外匯高達幾百億美元,僅次于石油、鐵礦石和芯片。面板過分依賴進口造成的后果就是,日本、韓國等對中國大陸市場形成了價格上的壟斷和技術上的封鎖。
面板研調機構Witsview資深研究協理邱宇彬認為,京東方此次轉進10.5代線其象征意義可能多于實質意義,藉以宣示中國在面板業技術的發展已可貼近韓國等面板先進技術國家。
“今年中國大陸地區(含國內的韓國工廠)電視面板、小尺寸面板的出貨量可能將超過中國臺灣地區;2017年中國、韓國產能大致持平,中國將稍微領先,兩三年后中國極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顯示基地。”TCL集團董事長兼華星光電董事長李東生告訴記者。
押注OLED,中韓廠商孰能掌控未來?
相比于國內廠商在液晶面板上的全力出擊,韓國面板巨頭三星顯示和LGD更多地是在OLED技術上投下賭注,但目前并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2月26日,三星電子旗下液晶面板公司SamsungDisplay宣布,將投資36億美元在韓國建立一條新型OLED液晶面板生產線,用來生產中小尺寸OLED顯示屏。3月份,三星又宣布,為了提高各部門產業競爭力,三星顯示從4月1日起拆分為LCD事業部和OLED事業部。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三星此番分拆意在大屏OLED,分拆后便于進行投資和規劃。
目前全球碩果僅存的OLED電視制造商LG,則因為OLED電視銷售不暢而遭遇了業績虧損。據韓國媒體報道,2015年1~3月份,LG電子的電視業務部門可能從盈利轉為虧損,預計今年第一季度營業虧損達246億韓元(約合1.4億元人民幣)。有消息指出,在2015年春節期間,LG55英寸fullHD-classOLEDTV的銷售量只有大約1200臺,僅占中國高端電視機銷售量的1%左右。
李亞琴分析稱,OLED電視雖有色域上的優勢,但穩定性還不夠,而且價格比同規格的LED液晶電視貴兩倍以上,所以LG電子去年推廣一年來成效低于預期。
在被業內認為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的OLED上,中國面板廠商和彩電企業尚處于試探性階段。目前國內面板企業鮮有廠商布局大屏OLED面板。而中國彩電廠商一方面有OLED電視產品推出,另一方面也寄希望于液晶電視的改良上。去年以來,海信、創維、康佳相繼推出了ULED、GLED、SLED電視等“升級版”液晶電視,更有對抗曲面OLED電視的曲面液晶電視推出。
在創維集團彩電事業部總裁劉棠枝看來,OLED還在一個推廣期,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目前OLED還沒有到技術最終成熟的臨界點,成本還沒有降下來。
華星光電CEO薄連明對記者表示:“短期內依然是液晶電視面板的天下,華星光電目前的重點依然放在液晶面板上。不過在OLED技術上我們也在積極投入研發!
“曲高和寡”的OLED技術注定將成為中韓面板廠商以及彩電企業角力的焦點。在市場說話之前,誰也沒辦法斷定OLED電視最終能否走入大眾市場。
如果三星、LG的OLED電視最終失敗,那么中國面板廠商和彩電企業將獲得彎道超車的機會;相反,如果OLED技術能夠順利并迅速地打開市場,在OLED產業來臨之際,中國面板企業以及彩電廠商將面臨著準備不足的局面。在OLED方面,目前中國企業具備核心技術的企業并不多,未來OLED顯示產業的主動權可能仍然被韓國企業所掌握
![]() |
戶外廣告機 |
落地式廣告機 |
高清廣告機 |
分屏廣告機 |
藍牙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標牌播放器 |
廣告機方案 |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觸控一體機 |
高清機頂盒 鏡面廣告機 | 多媒體廣告機 | 觸摸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車載廣告機 | 互動式廣告載體 | 樓宇廣告機 | 流媒體實時發布系統 | 廣告機外殼 | 戶外大屏幕 | 廣告機報價 數字標牌軟件 | 電子看板 | 商業顯示 | 嵌入式主板 | 觸控一體機 | 數字標牌顯示器 | 嵌入式流媒體服務器 | 立式廣告機 | 3D廣告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