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來十年數字技術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將更為深遠
過去的20年間(1995年-2015年),數字技術對許多核心過程(例如企業資源計劃-ERP)和領域(例如媒體和在線零售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Ovum定義為第一次數字革命。未來10年(2016年-2025年),世界將迎來對更大范圍和更多過程帶來影響的第二次數字革命。第二次數字革命將首先影響可以將核心服務數字化的領域,例如支付、保險、電信、媒體等;其次是仍需部分實體交付的領域,例如高等教育、零售銀行、公共事業和醫療保健等。第一次數字革命給消費領域帶來了巨大變化,而第二次數字革命將帶來更多的工業領域過程的變化。
二、電信運營商的定位和角色將隨之轉變
根據Ovum的預測,未來10年,全球數字消費金額將從2015年的37170億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47790億美元。其中,寬帶接入是電信運營商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寬帶接入收入將從2015年的5170億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7810億美元;而傳統的通信領域則將繼續保持下滑趨勢,從2015年的8440億美元下降到2025年的5370億美元。可以看出,寬帶接入收入的增長不足以彌補傳統通信領域下滑缺口,差距達430億美元,整個行業的收入增長有賴于企業技術、TV等新領域收入的拓展。同時由于在寬帶接入領域量收增長的不匹配將長期存在,如何高效、經濟地提供服務是運營商必須解決的問題。
圖1:全球數字消費預測(2010年-2025年,億美元)
數據來源:Ovum
根據電信運營商在數字經濟中的參與程度,Ovum將電信運營商分為4類,即SMART提供者、集成服務提供商、零售連接提供商和中立運營商。由于面臨強大的互聯網服務上的競爭,TV和增值服務的機會將會減少,同時,由于連接需求的增長以及實現連接可管理性的愿望,批發服務將成為電信運營商提供服務的重點領域。并購將持續存在,運營商整體的數量將會減少,構成也會發生變化:集成服務提供商的數量將減少,零售連接提供商及中立運營商的數量將增加。僅有少數能力很強的電信運營商會保持SMART提供者的地位,并且SMART提供者不限于電信運營商,現有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例如谷歌、蘋果、騰訊等將是主要的SMART提供者。
圖2:0vum對數字經濟中運營商的分類
中立運營商(NeutralCarrier):僅向其他服務提供商提供連接批發服務,不提供零售服務。
零售連接提供商(Retail Connectivity Provider,RCP):向零售用戶提供基礎電信服務(語音、寬帶等)。直接向用戶提供第三方的增值服務,例如TV等,沒有將其集成到自有品牌下。
集成服務提供商(Integrated Service Provider,ISP):類似于RCP,但能夠提供集成的零售增值服務,尤其是TV服務。將第三方應用和自營應用相結合,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體驗。
SMART提供者(SMARTPlayer):提供面向最終消費者的服務,為第三方提供創建和運營服務的端到端的技術平臺,控制自營服務及第三方服務的客戶關系。SMART是服務(Service)、管理(Management)、應用(Application)、關系(Relationship)和技術(Technology)的樞紐。
圖3:SMART提供者的角色(來源:Ovum)
三、企業用戶需求的變化
工作和工作場所的變化:雇傭關系將變得更具流動性,與傳統的企業相比,勞動力將以更靈活的方式提供服務;朝九晚五、每周工作五天、在固定地點工作的勞動合同將成為過去式;一個勞動者可能為多個組織提供服務。工作中心將取代傳統的辦公室。隨著全職員工數量的減少,許多組織將放棄昂貴的公司經營場所。大型組織將主要為了品牌建設的目的而在核心商業區保留物理的存在,多數組織將支持居家辦公并與工作中心(員工之間可以偶爾互相見面的共享的合作空間)簽訂合同。許多公司將實現完全的虛擬化。
IT需求的變化:跨國公司將去中心化,傾向于與多個區域|生的ICT提供商分別簽訂ICT服務的合同。中小企業將出現全球化趨勢,為電信運營商帶來拓展新收入的機會。由于全球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以及對相關產業的帶動(如物流、交通、能源及電信),農業企業將成為ICT服務的重點對象。
IT交易方式的變化:計算能力將像豬肉和橙汁等普通商品一樣進行交易,數據中心及電信網絡的SDN(軟件定義網絡)和NFV(網絡功能虛擬化)意味著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預算來選擇合適的數字服務。
四、電信運營商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機遇分析
根據德勤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布的報告《變中求進,精益求精:2015年中國制造業企業信息化調查》,99%的受訪企業已不同程度地開展了信息化工作,其中6%的企業處于起步階段,46%的企業處于單項業務覆蓋階段,42%的企業處于綜合集成階段,僅有5%的企業進入與全產業鏈和用戶協同創新階段。
圖4:我國制造業信息化現狀
德勤認為,中國制造企業必須意識到用戶需求、產品性質、生態系統和流通模式的變化,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以信息化提升、智能制造和“互聯網+”的東風為變革契機,打造真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制造企業。
筆者認為,隨著第二次數字革命對工作、工作環境的影響,IT需求和IT交易方式的變化,以及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升級,電信運營商在向制造企業提供服務時將有以下潛在的機遇:
(一)寬帶接入及傳統通信
除了固定辦公場所的寬帶接入和傳統通信需求以外,隨著居家辦公(工作)及工作中心的興起,企業在遠程接入辦公及生產網絡方面的需求將有所增加;電信運營商在提供企業語音服務(如跨域虛擬語音專用網)、企業寬帶接入(如虛擬撥號專用網絡)、移動辦公、遠程視頻監控、呼叫中心等服務方面都有潛在的機會。
(二)云服務
云計算的應用將改變制造業的信息化應用模式。在IaaS方面,除了傳統的IDC服務外,運營商可以提供服務器虛擬化、桌面虛擬化等應用;有一定系統集成能力的運營商還可以為大型企業提供私有云平臺,幫助其實現計算資源的共享。在PaaS方面,運營商可以針對一些特定的制造行業提供共性的服務平臺。在SaaS方面,運營商可以在公有云上向制造企業提供企業郵箱、即時通信、CRM、呼叫中心、網絡視頻會議等服務。
(三)物聯網服務
第二次數字革命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就是利用物聯網能夠將更多的個體以可接受的成本聯網,從而使得企業能夠控制、分析和優化商業流程中更多的過程。未來,物聯網可廣泛應用于遠程的監控與控制。在工業領域,主要包括工業產品的物聯,例如對風電設備、油管、工程機械等設備的監控、故障診斷與控制等,以及工業設備的物聯,例如設備狀態信息的自動采集和遠程操控應用等。運營商需要通過物聯網平臺實現M2M業務能力,或將該能力直接用于開發面向自身企業客戶的解決方案獲得收入,或將能力開放給相關的應用服務提供商,獲取智能管道的收入。
(四)安全服務
隨著制造業數字化進程的加快,聯網設備、聯網產品、聯網人員的增多,以及越來越多的關鍵過程通過云服務遠程實現,生產制造過程中面臨的安全風險也隨之增加。對于運營商而言,首先應做好自身網絡和數據的安全防護工作,避免安全隱患的發生;其次,應抓住企業用戶更加注重安全的契機,切入安全增值服務領域。運營商可以向用戶提供實時的安全威脅分析(將多渠道搜集到的安全威脅進行整合及分析)、安全設備(在網絡上部署的根據安全威脅分析的輸出調整安全等級設置的設備)服務,安全即服務(Securityasa Service)的概念將被越來越多的客戶所接受。同時,運營商也可以提供基于云計算的彈性安全服務,如安全組、虛擬防火墻、入侵檢測、流量過濾、Web應用防護、漏洞掃描等。
以上提到的潛在機遇中,除了寬帶接入和傳統通信服務以外,是參與到數字經濟中的四類運營商都能提供的。筆者認為,云服務、物聯網服務和安全服務由于需要擁有相應的技術平臺,主要是由SMART提供者來提供,并將面臨來自互聯網提供商及專業領域服務公司的競爭,電信運營商如果希望未來10年在相關領域取得一席之地,需要盡早地儲備相關能力,并探索適合相關服務提供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