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標牌行業門戶網站 服務熱線:400-6787-360 [會員登錄][免費注冊][數字標牌通下載]投稿|設為首頁|收藏|RSS
數字標牌也稱數字告示或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數字告示
當前位置:數字標牌網 > 行業新聞 > 數字標牌行業動態 >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陳列展覽中行業的運用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廣告機 | 戶外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影院 | 互動展廳 | 觸摸屏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陳列展覽中行業的運用
編輯:雁楓 [ 2016-8-23 15:48:30 ] 文章來源:數字標牌網
數字告示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已經成為人們可以直接接受的、最為全面和最為豐富的信息資源,對推動當今文明社會的快速發展起著重要的主導地位。多媒體展示技術已經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不斷滲透,采用聲、光、電多媒體技術和自動控制手段,把幻影成像、實時人景合成、虛擬、激光、三維動態成像等高新技術結合傳統的展示內容,合成腳本,產生全新的展示效果,增加了展示的可看性和參與性。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已成為博物館陳列展示的重要手段,并成為現代化博物館的重要標志。多媒體技術憑借其集成、直觀、便捷、低成本、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等特點,突破了常規傳統的靜態陳列,實現展板立體化、實物場景一體化、模型動態化、手段科技化,符合博物館展陳的時代要求。

一、博物館傳承文化、傳播文明、服務社會的理念正在深刻地改變著博物館的發展方向。觀眾不再滿足于接受文物孤立、靜態的展示方式,不再滿足于定時、定點的參觀模式,多媒體技術為觀眾制造了更為豐富的參觀體驗。多媒體展示技術是一個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作品,也是展示科技技術最新手段的體現。

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應用大致有:音頻技術、影像技術、多媒體場景合成技術、多媒體觸摸屏技術、多媒體網絡展示技術等。它們共同搭建了博物館面向觀眾的展示媒體技術平臺,包括展覽內容詮釋,圖片、影視、音響、文字數據處理、觸摸屏信息傳播。而先進的博物館陳列展覽已經把這些不同類型技術進行綜合,擴大了信息傳遞空間,制造更優的音效環境、舞臺效果、多功能劇院效果,并通過無線手持式互動裝置(PDA)、互動游戲、導覽系統、遠程互動教育和博物館網絡等增強互動體驗。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新館建設,實現了多媒體綜合技術的成功使用、恰當運用,本部分以其采用的幾種技術類型說明當前博物館陳列展覽運用的主要多媒體技術。

1.多媒體立體畫演示

立體畫是運用一種透視方法與一般繪畫絕然相反的特殊技法在地面畫布上繪制的畫。畫作繪制完成后,通過攝影或攝像的成影、成像后,即刻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即能拍出身臨其境的立體效果,并在照片中顯現真實觸感。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序廳采用多媒體立體畫演示《井岡山》,表現“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斗爭,開辟中國革命勝利道路”的主題內容。在序廳中央位置設計一個特大型景觀——井岡山主峰,首創性地采用實景、繪畫結合多媒體燈光演示的手段表現主峰的雄偉和四季意境的變化。中心前沿位置利用建筑原有的兩根立柱制作成兩棵參天大樹,象征著朱德和毛澤東兩位革命偉人的偉岸精神,并且與背景的井岡山主峰前后呼應,寓意中國革命從此走向勝利的深刻內涵。地坪的中央有一條由近至遠逐漸寬廣的紅色道路,從觀眾腳下一直延伸至井岡山主峰,象征著井岡山道路是勝利之路。

山形兩側隱藏有兩塊可移動、可分合的LED電子屏幕。當組合演示開始時,整體環境燈光變暗,兩側山體后方的LED屏幕開始向中間部分移動。LED屏幕能通過機械導軌合并成一體,成為一整塊演示屏幕。此時通過程序設定,兩塊屏幕上的圖像合二為一,形成整幅貫通的連續畫面,動態播放表現井岡山斗爭的光輝歷史和綠色旅游的秀美風光的圖像。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運用莊重、大氣、有震撼力的場景和多媒體演示來設計序廳,從而打破了原來革命歷史題材“雕塑加浮雕”的傳統形式,開創了序廳表現的新模式。

2.大型體驗式場景

這是一個結合場景復原、繪畫和多屏影像演示的綜合性表演展項。超寬背景投影墻由多臺投影機構成,用現代扣像技術將動態人物投射出來,并采用雙屏無縫拼接技術組合成寬幅投影。其余墻面由輔助投影機投射出環境、人群等相關的畫面烘托氣氛。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采用大型體驗式場景《井岡山會師》,觀眾進入場景——會師廣場前的龍江書院,四周結合圖像和實景,創造出寬廣的視覺效果,使觀眾仿佛進入當年的環境當中。演示將朱、毛會師的歷史瞬間再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感受當年會師時的喜悅感和自豪感。

3幻影成像

幻影成像是利用影像合成技術,將靜態景觀與高清視頻有機結合產生亦虛亦實的特殊光影效果,使聲、光、電有機結合將三維圖像嵌入靜態場景中。整個演示過程有一套預先編輯集成的控制系統,采用高科技投影幕,解決了傳統投影玻璃上圖像有拼縫的技術難題,從而能夠更加逼真地演示。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真人比例幻影成像《茅坪八角樓的燈光》,所有環境、道具都按照原樣復原,采用真人11比例的幻影成像立體演示了毛澤東同志在八角樓里油燈下寫出了《井岡山的斗爭》和《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等指導中國革命理論著作的過程。

4.動態半景畫演示

運用多媒體模擬實景結合雕塑、模型等展示手段的綜合技術,制造大型場景的效果。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長征出發》是一個時空上跳躍式的濃縮場景,綜合運用半景畫、模擬實景、視頻、人物雕塑等展示手段,將中國革命進程的幾個經典場面濃縮組合在一起,使觀眾能在短時間內了解從于都出發到走向全國、走向勝利的革命發展歷程。

展廳的一側是一座仿真的浮橋,觀眾可從浮橋上穿過,體驗紅軍夜渡于都河的感受。在展廳的另一側是互動型體驗空間,觀眾能根據紅軍長征的演示畫面體驗紅軍長征時過雪山和草地的艱苦旅程。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綜合運用傳統和現代手段,通過多媒體技術把重點、亮點突出展陳和有機穿插,制造空間處理,實現舞臺場景、歷史片段的再現,強調環境烘托,注重精神詮釋,營造基調大氣、莊重、簡潔、明快,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參與性為一體,使展陳內容既尊重歷史又能讓觀眾融入歷史,更深切地感悟其精神內涵,并由此體現出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特色,體現“紅色經典,現代表述”的理念。

二、每一個精心設計的主題陳列展覽,都力求在有限的展廳空間里,實現信息傳遞的最大化。博物館陳列展覽使用多媒體技術,極大地提升了博物館對人物、事件、物品的詮釋、挖掘和關聯能力,提高觀賞和探索的興趣。

1.豐富觀眾接受信息的方式和形式。傳統的博物館陳列展覽基本上是采取文物與圖文解說相結合的靜態展示形式,F代博物館陳列展覽重視對陳列對象所蘊涵的歷史背景、教育意義,以及與其他各種因素之間關系的挖掘。多媒體技術在陳列展覽中的運用,重視觀眾與展品之間的互動關系,實現傳統陳列手段難以做到的既有縱向深入解剖,又有橫向關聯擴展的動態展覽形式,使受眾通過視覺、聽覺及其他感官和行為的配合,促進觀察、思考,從而理解所不熟悉的內容,在參觀展覽的短時間內接受有一定主題的文化知識體系。

2.增強觀眾身臨其境之感。多媒體技術利用影像數字化恢復與場景重建技術,突破了以往博物館“文物+歷史”的概念,以講故事的形式,或者是場景構建,或者是三維全息電影、三維動畫,讓觀眾迅速進入一段歷史時空,直觀感受一次事件的過程、一個人物的片段、一個景點的風情、一項活動的樂趣,將影像與文物或復原場景合為一體,從而真實再現所要表達的環境、細節、人物以及歷史事件,以真實感和立體感極大地增強了感染力,制造讓人聞其聲、觸其形的身臨其境之感,變抽象為形象,更加鮮明地突出說明對象的特質。

3.給觀眾以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力。比如南京大屠殺博物館尾廳,有一間不規則的半開閉屋子,屋子下邊是清冽的水,側面墻上貼有遇難者遺像,每隔12秒就會有一滴水從高空落下,同時燈光照亮一張遇難者相片后再熄滅。這個設計的創意是在當年南京大屠殺的6個星期中,平均每12秒就會有一個中國同胞被殺害。利用聲、光、電和數據處理技術,在這樣漆黑而狹窄的展廳,空凄的水滴聲,瞬間閃爍而消逝的人像,讓人感到慘絕人寰的痛苦,也引發人們對歷史和現實的深思。

4.激發觀眾興趣,充分調動觀展情緒。傳統文物的靜態展陳和單線式的參觀路線,觀眾在高強度、高密度的知識海洋里難以捕捉到重點內容、重點文物的信息,容易產生觀展疲勞,適得其反。多媒體技術使陳列展覽的內容和形式達到高度統一,總體而言,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詮釋的是重大歷史事件、重點文物和重要人物,這樣既突出了展示重點,又能拉近觀眾與歷史事件、文物、歷史人物之間的距離,使展覽變得跌宕起伏,富有層次,制造觀展的興奮點,既強化了教育內容,又避免了觀眾審美疲勞。

三、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始終是通過文物進行實物展示來進行的,這也是博物館的主要特色,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只是通過多方面的手段將實物展示更為透徹、全面,因而多媒體技術只是陳列展覽的輔助手段,始終不能夠喧賓奪主,不能取代文物展品的主導地位。在文物展品不能充分有效傳達信息的時候,才考慮使用多媒體技術。

不同類型的博物館多媒體展示的要求是不一樣的,要根據不同類型博物館的不同定位來合理采用多媒體技術。歷史文化類和自然科學類博物館所展示的是人類社會、自然界在歷史發展時期所表現的人類與社會之間、自然生態環境之間和人類與自然之間相互作用、演變、發展的現象、過程和結果。這類博物館尤其是歷史文化類博物館主要展示的是展出文物所蘊藏的豐富文化,而并非科技手段本身,因此多媒體展陳技術在其中的應用就必須考慮所運用的技術手段、設備和所要表現的歷史文化內容、總體展覽形式環境之間的相互融合,使觀眾在參觀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接收到歷史文化的信息。

科學技術類博物館所展示的是科學原理、技術手段的發現、發明和應用,多數展品就是在科學原理指導下形成的設備本體,觀眾對科學理論、技術的理解多數是通過作為展品的設備的解析、運行和體驗而得到的。因此在大多數的科技類博物館多媒體展示的應用引入了大量的技術設備,直接來表現這些設備中所蘊涵的科技原理。

此外,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運用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多媒體技術必須服務和服從于陳列展覽主題和內容。博物館展覽是集知識、學術、文化、思想與技術的集合,多媒體技術必須以解讀內容、詮釋知識、還原歷史為基礎,發揮準確、完整和生動地傳播展覽主題和內容的作用。

2.多媒體技術應用要恰當。所謂恰當,即能最佳表現或傳播展示主題和內容為標準,根據特定的內容、對象、場合選擇恰當的表現形式,絕非越先進、越昂貴越好。設計者要掌握多媒體技術及其設備的功能、特點、適用層面、表現力和效果。

3.避免多媒體技術使用的粗制濫用。在策劃和撰寫設計方案時,要明確多媒體展項的傳播目的、展示內容系統結構的邏輯性,要有學術研究和形象資料作為支撐,要注意多媒體技術和設備使用的穩定性和可更新性,尤其要避免多媒體技術與展示內容的契合度不匹配,避免重技術、輕內容,避免胡亂演繹歷史,避免多媒體展項的可操作性差等等。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新館在多媒體使用上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給革命博物館陳列展示領域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成功的經驗。設計者根據井岡山斗爭史上最重要和最具影響力的歷史事件,同時也是觀眾最感興趣的內容,對陳列大綱的每個部分和每個小組提出了22處重點內容、19處亮點內容,對每個重點和亮點另外編寫出多媒體使用的展陳方案。例如重點場景:序廳、三灣改編、攻打新城、兩軍會師、龍源口大捷、黃洋界保衛戰、八角樓的燈光、長征出發等,都有設計創意、展陳內容和文學腳本這樣三種文字形式表述的方案,進而通過多媒體技術對重點和亮點內容進行重點展示,以豐富、強化革命史陳列的藝術效果。

另一方面,不能忽視一種情況,比如在南京大屠殺博物館參觀時,在觀看模擬情景的展示區時,有不少觀眾的興趣點在蠟像的制作上,總是聽到很多人指著蠟像在問:“這是真的人還是假的人”、“好恐怖啊”、“你看那個真像真人啊”,未能達到使觀眾沉浸在悲痛的被侵略的歷史中,對被屠害的人民感到悲憐的效果。還有一面墻壁上打著火光,還有突出的石頭,伴隨著喇叭里傳出的炮火聲,是為了體現炮火連天的南京城陷落的情景,讓觀眾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雖然這個展區前面吸引了很多觀眾,但基本上人人臉上都是掛著笑容,甚至是指手畫腳的,未能使觀眾被歷史所吸引,未能從沉重、悲痛的氛圍中感受鞭策國人奮發向上的感情,而是被多媒體所吸引。如果參觀過后沒有能夠觸動人的感情有所感悟,就失去了教育的作用。


更多相關: 產業觀察

數字告示
編輯推薦
圖片新聞
  • 研發推出PCM-3365: Intel® Atom™雙核/四核處理器
  • 老司機講分布式:可視化的應用與價值
  • 以一抵倆! 杰和高密度雙子星服務器全解析
  • LG 55EH5C OLED雙面平面顯示9月即將面世
  • LED顯示屏助力餐廳營銷給全行業的啟示
新聞搜索
數字告示
推薦品牌
    熱點關注
    數字告示
    數字告示
    數字告示
    網媒聚焦
    數字告示
    戶外廣告機 | 落地式廣告機 | 高清廣告機 | 分屏廣告機 | 藍牙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標牌播放器 | 廣告機方案 |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觸控一體機 | 高清機頂盒
    鏡面廣告機 | 多媒體廣告機 | 觸摸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車載廣告機 | 互動式廣告載體 | 樓宇廣告機 | 流媒體實時發布系統 | 廣告機外殼 | 戶外大屏幕 | 廣告機報價
    數字標牌軟件 | 電子看板  | 商業顯示  | 嵌入式主板 | 觸控一體機 | 數字標牌顯示器 | 嵌入式流媒體服務器 | 立式廣告機 | 3D廣告機 |
    設為首頁網站建設歡迎投稿數字標牌雜志資訊中心本站動態關于數字標牌網網站RSS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熱點:數字標牌數字告示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廣告機戶外廣告機液晶廣告機網絡廣告機互動廣告機觸摸屏數字標牌網
    本站實名:數字標牌網 國際域名:www.cyberslp.com 版權所有© 2009-2016 深圳中投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粵ICP備05041759號
    在線客服: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電話:0755-26526633(十二線) 傳真:0755-86024577 郵箱:ds-360@3v.cn
    打開微信掃一掃,成為數字標牌網微信好友
    分享
    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