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彩電業的發展歷程,每一次顯示技術的升級都會帶來產業格局的變化,但無論風云如何變化,韓系品牌三星和LG在面板和整機兩方面都處于領跑集團。
同為韓系品牌,在液晶時代二者并肩平行,但如今到了平板顯示技術發展新的岔道口,三星與LG卻有了重大分歧。
三星主張繼續深耕液晶市場,通過量子點等技術繼續升級液晶;而LG卻主張盡快發展OLED,以縮減液晶的生命周期。
于是,我們看到產業界出現了鮮明的兩個派別:
一是以三星為代表的液晶派。除了三星顯示(面板業務公司)和三星電子之外,國內巨頭海信、TCL是最核心的力量,前者在布局激光電視的同時大力發展采用自主研發液晶升級技術的ULED電視,后者則和三星類似力推量子點電視。
二是以LG為代表的OLED派。除了LGD(面板業務公司)和LG電子之外,國內巨頭創維是鐵桿盟友。創維之所以力推OLED,除了看好OLED是下一代電視發展的方向之外,參股LGD在中國的面板生產線也是原因之一。
從目前看,三星似乎更占優勢,畢竟全球銷量排名前五的彩電整機企業中,有3家都屬于液晶陣營,而OLED核心力量目前看還只有LGD和創維。
從技術角度分析看,目前的OLED技術和升級版的液晶技術其實各有優劣,都能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當下的需求。但技術轉化為產品,并取得市場優勢地位,并不簡單地靠技術優勢取勝,當年的等離子敗給液晶,就是一個例子。
OLED毫無疑問代表著新一代的顯示技術,在大屏上也有著足夠大的想象空間。但為什么面板老大LGD力推,響應者卻寥寥呢?釘科技認為,在推廣OLED方面,LGD還是犯了一些錯誤。
一是過早地將OLED與液晶對立起來。其實,液晶技術有自己合理的生命周期,從目前看,液晶還沒有到快速消亡的地步。無論在背光分區上下功夫的ULED,還是量子點技術的引入,都證明液晶仍有相當長一段的生命周期。過早的力推OLED,非常容易在產業和市場層面將二者對立起來,引起液晶面板同行和彩電整機企業的擔憂。畢竟,包括三星、京東方、華星光電等面板企業,花巨資建立的面板產線,不可能在收獲合理的投資回報之前,就批量投入到OLED的布局上。
更合理的做法是,現階段仍然以液晶為主,將OLED打造為針對高端人群的高端產品,形成品牌勢能,待液晶技術迭代出現萎靡的時候,再快速普及。
二是沒有形成更廣泛的產業聯盟。對比三星顯示來看,同為面板巨頭的LGD 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差。為了普及曲面液晶,三星不久前拉攏20余家終端企業結成曲面陣營,抱團發展曲面液晶。LGD在推廣OLED的時候,除了創維之外,海信、TCL這兩大整機企業都沒有加入。而康佳、長虹以及大量互聯網電視品牌也基本屬于液晶陣營,少見他們大力宣傳OLED產品。
三星團結了一大批下游終端企業,而LGD的盟友卻寥寥無幾,這對OLED的未來發展很不利。這一狀況和當年液晶與等離子之爭很像,雖然等離子技術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比液晶更具優勢,但全球來看只有松下和長虹幾家企業在力推,絕大多數面板和整機企業都支持液晶,導致等離子最后銷聲匿跡。所以,技術有優勢也未必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盟友多寡對能否形成市場主導有著關鍵作用。
當然,對LGD來說,無論犯了哪些錯誤,押寶OLED已經是不可能回頭的路。在投資布局方面,LGD可謂花了重金。日前,LGD宣布將投資1.99萬億韓元,在韓國京畿道坡州工廠建立一條新的六代柔性OLED生產線。此前,LGD已經在韓國坡州設立了一條4.5代柔性OLED面板生產線E2。同時正在韓國慶尚北道龜尾工廠已建一條6代線E5。此外,還宣布將投資超過10兆韓元在韓國坡州建立主要進行OLED面板生產的新P10工廠,生產包括大尺寸OLED面板和柔性OLED面板在內的多種OLED產品。
盡管LGD犯了一些錯誤,但大尺寸OLED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不太會走當年等離子的老路。畢竟LGD和創維兩大巨頭的體量太大,信心和決定也都很大,并且不少面板企業在液晶之后也開始著手發展OLED,比如國內面板老大京東方也已經在布局大尺寸OLED面板線,并可少量量產。
![]() |
戶外廣告機 |
落地式廣告機 |
高清廣告機 |
分屏廣告機 |
藍牙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標牌播放器 |
廣告機方案 |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觸控一體機 |
高清機頂盒 鏡面廣告機 | 多媒體廣告機 | 觸摸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車載廣告機 | 互動式廣告載體 | 樓宇廣告機 | 流媒體實時發布系統 | 廣告機外殼 | 戶外大屏幕 | 廣告機報價 數字標牌軟件 | 電子看板 | 商業顯示 | 嵌入式主板 | 觸控一體機 | 數字標牌顯示器 | 嵌入式流媒體服務器 | 立式廣告機 | 3D廣告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