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2017國際電子消費展(CES)才剛結束,各種各樣的評論卻早已經成為網絡熱點。在今年的CES展上,筆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情況,在人們最為關注的家電圈中,各大品牌不期而同地將智慧和科技當做了創新亮點。特別是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冰箱產業中,冰箱的“智慧科技”大多是通過智慧屏來進行創新的,由此,智慧屏也成為了家庭中繼電視屏、電腦屏和手機屏之外的“第4張屏”。
對于一臺冰箱而言,“屏”能做什么?簡單的說,就是管理食材、聯網購物、生活娛樂、網絡互動等原本依托于電視屏、電腦屏、手機屏的互聯網功能。這樣的功能足以顛覆傳統的冰箱創新模式?墒枪P者思考的卻是另外一回事兒,互聯網冰箱是什么時候誕生的,又是什么時候開始在整個行業中爆發式擴散的呢?
原創的命運:被模仿
時間回到2010年1月,全球原創“物聯網冰箱”的品牌是來自中國的海爾,這也是行業第一個。但是,對于這一創新,行業大多數品牌還沒認識到互聯網會對家居生活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因此對此類產品并不看好。
然而,在隨后的幾年時間里,隨著互聯網與家居生活的深度融合,智慧家居成為家電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們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家電企業主們慌了,原本不看好的理念卻成為了主流,而要想從頭研究和創新,里面的困難可想而知。反復思考之后,不少品牌選擇了捷徑,模仿市面上已經出現并且技術相對成熟的產品。
所幸的是,海爾不僅推出了成熟的“物聯網冰箱”產品,還于2015年10月推出了世界第一臺馨廚互聯網冰箱,并帶來了以智慧屏為核心的智能硬件體系和美食生態圈。這樣成熟的產品,也成為了各大品牌跟風模仿的對象。
混跡家電產業創新圈子的人都知道,模仿已經有的產品要比從零開始創新一款產品來說至少能減少60%以上的投入。海爾馨廚互聯網冰箱的成功發明,也就解決了研發同類產品前期的巨大投入,而這也解答了為什么在海爾原創物聯網冰箱兩年后,才有一大批跟風者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只得“表”不得“里”,模仿難獲成功
在本次CES展會期間,筆者體驗了不少帶屏的智慧冰箱,最后獲得一個結論:無論產品做的再像,功能和使用體驗仍然有很大差別。
海爾馨廚互聯網冰箱的智慧屏,不僅作為電視屏、電腦屏和手機屏之外的家庭生活第4張屏而進入消費者日常生活,更是憑借獨有的美食生態圈為消費者提供最優智慧生活體驗。同樣的網絡購買肉類體驗,在海爾馨廚互聯網上,體驗者可以享受從原產地選擇、到養殖、檢疫、再到冷鏈運輸的全方位信息。食材送貨上門后,冰箱還能智能篩選食譜,并且聯動廚房中的其他智能家電,實現智能化的烹制過程。
而在其他品牌的同類產品屏幕上,大部分僅停留在打通購物平臺的層面,消費者無從掌握食材產地信息,也獲取不到后續的智能烹飪服務。所以筆者得出的結論是,在產品模仿的過程中,只得“表”而不得“里”是難以獲得成功的。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品牌模仿不到海爾的精髓呢?在咨詢海爾冰箱的研發人員后,筆者發現海爾互聯網冰箱的核心不僅僅是聯網的智慧屏,迭代后的馨廚冰箱還擁有囊括400多家第三方資源方的獨有美食生態圈。
在進入互聯網時代后,用戶需求成為驅動家電技術創新的主導力量,基于用戶需求和共創共享平臺所產生的動力開始主導冰箱產品和技術的創新。由此,也實現了從硬件到單邊的升級,再到智慧美食生態圈的驅動。而這個生態圈才可算作是海爾馨廚互聯網冰箱的核心,也是模仿者無法復制,甚至無法觸及的根本。
互聯網冰箱:增值利益更重要
在智慧家居中,每一個智能終端除了自身的核心價值之外,必然還會擁有其他功能,消費者在購買該類產品之后,也必然獲得更多的增值服務。在這一點上,海爾在CES展會上展出的馨廚互聯網冰箱仍處于引領地位。
首先,馨廚互聯網冰箱作為智慧家庭生活入口,成為智慧家庭互聯互通的核心產品,這在行業中是獨一無二的。消費者選擇食譜后,冰箱可以給烤箱發送指令讓烤箱自動設定烘焙程序,還可以向油煙機和灶具發送指令智能調控火力和風力,不僅解放人們的雙手,還能提供專業級的烹飪體驗。
其次,海爾馨廚互聯網冰箱還能給用戶帶來獨一無二的一站式美食生態服務。在行業都在學習屏幕硬件的時候,海爾將服務做到了美食的源頭,不僅有專業的買手團隊在全世界最優質的食材產地精心挑選食材,還有專業的檢驗檢疫機構提供保障,還有安全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這種一站式美食生態服務,早已從根本上超越了傳統冰箱的保鮮含義,更多的關注到用戶的使用體驗內容和增值服務打造上。
這樣的創新理念,在筆者看來,目前海爾相對走在了行業的前列,而對于整個行業來說,要想獲得進步和發展,必須從根本上重視原創,什么時候拋棄跟風模仿,什么時候就將迎來行業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