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東方、華星、LG 顯示和富士康等預計將興建7個新的10.5代工廠,到2022年2940 x 3370 mm基板每月產能將增加735,000片玻璃基板。
· 新的10.5/11代工廠將推升超大玻璃面積產能,2017年-2022年期間復合增長率高達到59%∘
· 盡管對65英寸和更大面板的需求迅速增加,但所有新產能的激增都將超前于需求,并在2019年及2020年開始將產業推向明顯的過度供應。
· 夏普在2008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10代液晶面板工廠。在7年之后的2015年,京東方成為第二個致力于超大尺寸玻璃基板生產的面板制造商, 開始興建10.5代面板廠。面板價格的持續下降,對于更大面板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面板制造商和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上述因素的綜合效應導致平板顯示產業掀起了10.5/11代工廠的產能競賽。
· 到2022年,京東方、華星、LG 顯示和富士康預計將興建7個新的10.5代工廠,這些廠將設在中國、韓國和美國等地。這些新的設施采用巨大的2940×3370 mm玻璃基板,在2017和2022之間將推動10代及更大產能的復合年增長率達到59%。
· 雖然近期有些疑慮在增加,例如深圳政府將不會完全支持華星的T7工廠,而且夏普—富士康的威斯康辛工廠還需要很多行政以及投資的步驟才能完成計劃,但IHS Markit仍然預計這兩個工廠會建立起來。而其他五個工廠在上面的甘特圖中顯示有些已經訂購了大量的設備,有些則被認為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也會采取設備下單的行動。
· 這七個工廠全部將于2022年底安裝設備完成,10.5代產能每月總共新增735,000片基板,足夠每年生產超過6,000萬臺65英寸電視。這些工廠將構成FPD電視全部新增產能的主力軍,其他大尺寸應用也將會陸續由10.5代予以補充。到2020年底,對更小世代,甚至包括8(8.5)代和8.6代,都不會有新的大規模投資。這將導致第10代及較大產能在大尺寸總產能中的份額從2017年的4%增長到2022的26%。
· 目前專用供應批量生產大尺寸的8(8.5)代和8.6工廠,其設計目標是分別生產55英寸和50英寸, 58英寸的面板,但對于更大尺寸就不那么高效。65英寸的電視只能在8.5代上進行3片生產 ,玻璃的利用面積只能達到65%左右。緩解這種效率浪費的方法是通過在單個基板上生產多種尺寸的面板,也就是采用單片玻璃但多尺寸等復合式生產(MMG)。然而,這同樣也是一種低生產率的方法,因為產能和產量都會降低,同時也給面板銷售策略帶來了挑戰。
· 隨著價格降低的同時,高端電視機迅速向更大尺寸轉移,FPD制造商正在競相建造10.5代工廠,這些工廠面向65英寸和75英寸面板進行了高度優化, 也是最有效率的。
· 建造10.5代工廠需要高資本支出。根據面板制造商公開發布的消息,以每月60K基板產能的10.5代LCD工廠而言, 總項目投資成本將落在34至60億美元之間,依照制造商和工藝的不同而所有不同。為了給這些昂貴的工廠提供資金,面板制造商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求助于地方政府。然而建造這些工廠,為支持他們的供應鏈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特別是設備制造商。FPD的設備支出在2018年將創新紀錄,高達200億美元以上,其中新的10.5代工廠是主要的促進因素。
· 隨著許多新的10.5工廠開始推進,IHS Markit預計65英寸和更大尺寸面板的價格將繼續下降,每年降幅約為5%。因此,FPD市場的這個高端區段市場需求量預計將擴大2.5倍,在2022年約為4000萬臺。
· 預計在未來五年內,65英寸及更大尺寸面板將成為市場增長最快的部分之一。即便如此,有這么多新的10.5代工廠正在興建,預計產能的激增將會超前于需求。IHS Markit預測,到2018年底,大尺寸產品的供應/需求將開始轉向明顯的過度供應,這種趨勢將會在2019年和2020年加速。
· 在建的10.5代工廠每月735,000片基板產能將大幅提高FPD的產能,但也會將行業主控權導向正在建設工廠的那四家公司,因為競爭對手可能被迫退出市場,或至少是關閉競爭力較差的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