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4月24日消息,鴻海集團顧問段行建自卸任群創董事長職務后,就花了很多時間在改善夏普(Sharp)面板事業群,段行建說,夏普在經過整頓后,目前已處于攻擊階段,而群創和夏普在技術與產能上有很多互補的地方,未來在IGZO、OLED等方面都有合作的可能性,甚至不排除合在一起蓋廠。
段行建說,他每個月去日本一趟,夏普的面板廠主要座落在龜山、天理與堺市,他多數時間都停留在龜山。而他每次去日本的最后一天,總會與夏普社長戴正吳碰面討論事情。
段行建認為,鴻海集團未來顯示器的版圖會越來越大,而夏普、群創與深超未來合作的機會相當多,甚至還有可能去美國蓋廠,鴻海集團在顯示器方面會有越來越多的新發展。
最近這10個月來,段行建與夏普有很多的接觸,他覺得臺灣與日本有很多雷同的地方,例如均受到大國的擠壓,像是制造業搬回美國,或是大陸的補貼政策等,未來美國可能變成繼臺灣、日本、韓國、大陸之后,成為全球第五個顯示器的發展重鎮。
而鴻海評估在印度、美國、巴西等地興建面板廠,段行建說,基本上,現在才建廠,成本一定是比較貴的,所以必須要有當地國家的力量扶持,這些國家才有可能追得上現在的臺灣、日本、韓國與大陸等早已發展顯示器產業的國家。
段行建指出,群創與夏普在產能與技術上有許多可以互補的地方,不過在管理上,日本有很多地方可以跟臺灣學習,像是日本的環保做得比臺灣好,但廠務的管理因為很多都是外包的,所以臺灣做的又比日本好,另外像是財務、IT、IE與自動化等,群創都比夏普發展的好,而段行建在分享這些給夏普后,也讓夏普獲益良多。
有日本媒體擔心鴻海入主夏普后,會發生技術外流的問題,但段行建表示,到目前為止,夏普沒有技術外流,反而是臺灣有很多管理上的東西都流傳到日本去。
段行建指出,TFT產業曾發生發壟斷案件,因此他在與夏普的合作上非常小心,基本上有關于業務、價錢的會議,他都不參加,反而參加比較多的廠務會議。
段行建指出,夏普在交由鴻海經營后,已經打開了原本封閉的視野,另外,在節省成本上也大幅提升,原本日本供應鏈只用當地的廠商,但現在也開始學習臺灣錙銖必較的精神,另外,日本人對于臺灣的管理組織也非常好奇,例如臺灣的PD、PM等制度,他們都非常感興趣。
段行建指出,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在夏普背后發揮很大的推動力量,尤其是推動海外與大陸的市場,而戴正吳則坐鎮日本,做了很多內部的改革,并植入鴻海文化,至于面板事業群則是交由段行建等人去改善。
夏普的第一階段是整頓,像是降低成本等已改善完畢,目前已進入第二個階段,也就是攻擊,夏普將積極擴大產品與市占率。
段行建指出,夏普有發展IGZO,群創也有發展IGZO,要把a-Si生產線改成IGZO比較容易,因此群創未來很有可能會提供夏普一些IGZO的產能。
至于在OLED上,夏普原有簡單的OLED生產線,群創則有OLED實驗線,由于群創的實驗線設備較好,因此在夏普新的4.5代生產線尚未出來之前,很多研發實驗是夏普與群創的工程師在群創共同做的,經此之后,在夏普4.5代線出來之前,初期會有約10名群創的OLED人才在4、5月時會到夏普去,未來2家公司甚至會有機會合在一起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