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進入液晶面板時代之后,日本企業是最初的王者,如夏普、NEC、東芝等。現在,韓國的三星和LG分別占據全球市場第一第二的位置,日本企業的生存空間被壓縮。更加殘酷的是,日本企業還要面臨著中國企業(包括臺灣企業)的挑戰。那么,日本顯示面板產業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2004年三洋和精工愛普生合資進入液晶面板產業,2006年三洋電機轉讓股份給愛普生,退出了該行業,而愛普生在2012年退出了液晶面板制造。
日本NEC在2009年關閉了其鹿兒島液晶面板工廠,2011年將旗下生產中小液晶面板的公司股份70%出售給了中國深圳天馬集團,退出液晶面板制造。
2011年12月27日,索尼和三星達成協議,三星支付約10800億韓元(9.35億美元)現金收購索尼擁有的全部S-LCD公司(索尼和三星合資的液晶面板公司)50%股份。通過收購,三星將全資擁有S-LCD公司,索尼也退出了液晶面板制造。
記住,從2011年開始,索尼液晶電視所有的面板都是買別人的。
三菱電機也在2014年退出了液晶面板制造。
夏普由于2008年巨資投入等離子技術,犯了方向錯誤,加上太陽能業務的拖累,漸漸走向衰落,2016年被鴻海集團收購。而鴻海已經決定把工廠設在中國廣州,向中國搞技術和制造業轉移。
剩余的日本企業,2012年4月東芝、索尼、日立將旗下液晶面板制造設備相關事業整合成立日本顯示公司(JDI)。同時東芝2012年退出液晶顯示業務,日立2016年退出液晶顯示業務。
和這三家一起成立JDI的還有日本INCJ(產業革新機構),這是一家日本官方背景的投資基金,理解成中國的政府產業大基金就好了。
于是,JDI成了日本唯一一家還在大規模生產顯示面板的企業。
日本顯示面板行業徹底死亡!JDI只能賣了自己?
JDI的虧損,誰來救?
JDI在手機用的液晶面板方面,處于高端地位,當年中國手機品牌發布新的旗艦手機,絕對會說我的屏幕是買日本JDI的,以彰顯自己的品質和高端。
例如2014年的錘子和小米發布會,大家去看看就知道了,說起用了JDI的屏幕滿滿的自豪感啊。
但是實際上,JDI成立之后的經營一直不好,2014年4月—2015年3月年度,2015年4月—2016年3月,2016年4月—2017年3月連續三個年度虧損。
2016年11月,在JDI公布的2016財年半年度財報中,JDI繼續虧損,且宣布計劃裁員4700人,相當于員工總數的30%。
為什么出現這樣的結果呢?因為日本JDI的液晶面板技術處于高端,在高端領域和三星是主要競爭對手。由于三星搶先推出了OLED面板,在技術上領先了一代,2016年整個市場主流高端安卓智能手機都轉向了OLED,三星實現了對OLED手機面板的壟斷,而受沖擊最大的自然就是JDI。
另外,JDI高度依賴蘋果,占了JDI銷售收入一半的蘋果手機在2016年銷售乏力,因此JDI去年不僅巨虧,而且裁掉了30%的員工,4700人失去了工作。
更雪上加霜的是,作為JDI營利支柱的蘋果手機也在2016年宣布:下一代蘋果手機(iPhone 8)會采用OLED面板。
這個時候的蘋果,其實還是對JDI抱有期待的。如果JDI能夠在2017年實現量產并且提供OLED屏幕,相信蘋果會繼續合作。然而后面的事實證明,JDI太慢了,不可能在2017年實現OLED技術量產,讓蘋果徹底地對JDI死了心,最后選擇三星作為屏幕唯一供應商。
JDI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竟然還在2016年底發布新聞說,要在12月底啟用位于石川縣的白石工廠,理由因為來自華為和OPPO的液晶面板廠家訂單增多。
其實這個工廠本來6月底就應該啟用的,JDI因為擔心一啟用財務上就要開始計算工廠折舊,因此遲遲不啟用。
2016年華為、OPPO、vivo等中國一線廠家高端智能手機都在全面轉向OLED屏幕,為什么JDI突然又宣布啟用了這個工廠呢?原因是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手機品牌對JDI的訂單增加了,但這是因為OLED屏幕缺貨,這是無奈的選擇,也是不可持續的。
JDI似乎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機有多么嚴重。
到了2017年4月,Digitimes的消息,蘋果已經向三星下了兩年的OLED屏幕訂單,價值高達90億美元而一旦iPhone 8在2017年秋天上市,上一代的iPhone 7的銷量可能會大幅下滑,JDI將逐漸淡出蘋果的供應鏈,這對高度依賴蘋果(50%--60%的營收來自蘋果)的JDI來說,將是斷崖式的下跌。
被蘋果拋棄
事實上,蘋果也在避免三星一家獨大。根據韓國經濟日報2017年7月28日的報道,蘋果決定向LG的OLED面板生產線投資約27億美元,這筆投資將作為LG的OLED面板訂單的預付款。
預計從2019年起,蘋果每個月都可從LG獲得4.5萬塊6.5代OLED面板。也就是蘋果在扶植LG當第二供應商。
蘋果對自己選擇的供應商,都會下巨資進行投資,例如JDI為2016年上市的iPhone 7新建的液晶面板工廠,就獲得了蘋果2000億日元的投資。
由于喪失了iPhone 8的訂單,主要高端手機品牌也全面轉向OLED。2017年8月,JDI宣布,在上一年度裁員30%的基礎上,繼續裁員超過3500-4000人,占員工人數超過30%,等于共計裁員50%左右。
按理說,JDI應該盡快投資上OLED啊,可惜一缺技術,二缺資金。
技術問題
首先是技術,JDI本身的強項是液晶面板,JDI也確實在液晶面板技術上處于一流水平,這也是蘋果iPhone 7以及之前的型號都用JDI面板的原因。
但是在OLED時代,JDI就沒有技術優勢了,量產進度落后韓國和中國。日本目前只有兩家面板廠家,JDI和JOLED,JOLED是統合索尼、松下的OLED面板業務,并接受INCJ、JDI入股于2015年上市的OLED面板公司,現在INCJ持有JOLED 75%的股權,JDI、索尼、松下分別持有15%、5%、5%股權。
JOLED主要是從事OLED的研發,但是現在還沒有實現量產,而JDI是日本目前唯一的大規模液晶面板制造廠家(不算夏普)。
所以JDI為了盡快完成OLED技術研發和量產,試圖并購JOLED集中力量對抗中韓,JDI于2016年12月21日宣告,將從日本官民基金工業改造組織(INCJ)手中購入部分JOLED股權,將JOLED持股增至51%,納為旗下子公司行列。
然而2017年6月的新聞,JDI宣布簽訂股權收購的日期從2017年6月下旬延后1年至2018年6月下旬,完成收購的時間從原先規劃的2017年12月下旬變更為“未定”。
也就是說,等JDI完成收購JOLED,完整地獲取OLED技術,可能要等到2019年了。即使是2017年現在,韓國人的OLED面板已經量產三年以上了,中國京東方的OLED也在2017年量產。JDI還要等2年后,節奏太慢了,無法跟上時代的競爭需求。
更重要的是,JDI的領導層似乎并沒有太強的危機意識,在公司連續虧損,2016年和2017連續兩次裁員30%的危急關頭,2017年8月22日JDI宣布了這樣一件事情:計劃在2019年中期確立OLED面板量產技術后,于2020年下半年或2021年開始從事授權業務。
JDI會長兼CEO東入來信博自信滿滿指出:“借由JDI優異的面板驅動技術,相信新型OLED技術將能夠充分和對手打出差異性!
即使JDI在2019年如期完成OLED量產,距離中國也已經落后了2年,距離韓國三星落后了4年以上。更要命的是,JDI的會長居然說要在2021年才開始對外授權,這充分表現了日本人對自己技術的盲目自信和行動遲緩,到2021年你的OLED技術授權給誰呢?
三星技術最強,肯定不會買你的,到那時候連中國的一線廠家量產都已經四年了,為什么要買你幾年前的技術?明明OLED量產進度已經落后中國和韓國了,JDI憑什么那么自信現在研發的技術到2021年再授權出去還會有人買?前景真的不樂觀。
資金問題
另外一個是資金問題,投資OLED工廠投資是以10億美元為單位,例如京東方在四川成都投資的第六代OLED工廠,2017年投產,金額為465億元人民幣,超過60億美元。京東方在四川綿陽投資的第六代OLED工廠,將于2019年投產,金額也是465億元人民幣,超過60億美元。三星、LG投資OLED面板產線莫不是以10億美元為單位。
這么大規模的投資,JDI自身的資金根本無力承擔,大股東產業革新機構INCJ在2016年底號稱要提供750億日元(約合6.35億美元)資金支持,實際最后只給了500億日元(4.25億美元)。這只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可能支撐OLED工廠的建設。
目前日本政府缺乏舉國扶持JDI的決心和意志,憑借JDI自身的資金力量短期內無法大規模量產OLED?傊毡久姘瀹a業目前是內憂外患,技術進度緩慢,建廠資金問題至今無法解決。
按照現在的進度,即使在2019年完成了量產,由于建廠資金問題沒有解決,量產規模也一定比不上中韓,無法攤薄成本,在競爭中還是處于劣勢。
2017年9月之后蘋果的產能或將大規模轉向iPhone 8,到時候給JDI的液晶面板訂單會進一步下降,JDI能不能撐到2019年是個未知數,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裁員30%,這意味著JDI在兩年內減少了50%的員工以求得生存。
在2016年3月JDI在全球還有1.57萬名員工,到2017年3月實際只剩下了1.3萬人左右,今年的裁員完成后,預計全球只會剩下9000名員工。2016年和2017年裁員的7000人之中,日本本土員工只有900人左右,其他裁掉的6000多人都是JDI的海外員工,JDI也在努力保日本本土的就業。今年的裁員計劃執行完的話,JDI在日本本土的員工數量將從2016年3月的5702人下降到4800人左右。
把自己賣掉?
根據日本工業新聞2017年8月8日的報道,由于JDI預估2017-2018年財季虧損將達到創紀錄的2000億日元(大約120億人民幣),遠遠超過上一年度的316億日元,JDI在INCJ不會繼續進行資金援助的情況下,除了裁員30%的這個措施外,已經在尋求出售股份。
中國面板廠天馬微電子已向JDI提出出資提案,而京東方(BOE)、華星光電(CSOT)據悉也已和JDI進行接觸。據說天馬微電子等中企是向JDI提案,考慮收購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所持有的JDI 35%股權。
另外,JDI也開始和日本國內外企業、投資基金摸索進行資本業務合作的可行性,并將在2018年決定合作對象。
也就是說,JDI已經走上了和夏普、東芝一樣的“出售不歸路”,又一家日本企業在走向滅亡。
然而JDI對日本的意義是,這是日本顯示面板產業最后的希望。JDI一旦破產,剩下的JOLED無力支撐日本的顯示面板產業,JOLED的技術還在研發階段,還沒有規模化向市場供應面板,員工只有230人左右,大多是技術人員,注冊資本只有81億日元,也就是5億人民幣。
一旦擁有廠房、土地、制造工藝的JDI破產,JOLED失去了聯合對象,日本顯示面板產業基本就徹底沒落了。
事實上,JDI已經讓日本其他企業吞下了不少苦果。由于JDI基本只能提供中小尺寸的面板,也就是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使用,基本沒有涉及大尺寸面板制造。這就導致,現在所有日系液晶電視廠家都要買韓國、臺灣和中國大陸的屏幕。
例如國內網友一直說索尼大法好啊,液晶電視的成本60%來自屏幕,索尼電視目前是日本第一大電視品牌廠家,它的屏幕來自哪里呢?IHS的數據顯示,2016年索尼液晶電視29%來自LG,27%來自三星,27%來自友達,15%來自京東方。沒錯,索尼電視居然有15%用的是京東方的屏幕。
2013年索尼推出的4K電視,用的就是臺灣友達的屏幕。OLED電視更是基本用LG的屏幕。松下也一樣,屏幕基本來自兩家,韓國LG和臺灣友達?赡芫W友還記得王思聰微博里面發的索尼Z9D 100英寸液晶電視,JDI根本沒有100英寸液晶面板出貨,所以索尼用的應該是LG或者是臺灣群創的面板。
日本喪失了大尺寸面板制造能力,直接給日本品牌企業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
以索尼電視為例,2014年的時候還是全球第三大電視品牌,2015年其出貨量大跌19.3%,2016年的出貨量下滑幅度雖然大幅收窄但依然有3.7%,短短兩年時間就被中國電視品牌海信和TCL超越,2016年其出貨量只有1170萬,下降到了世界第五位。
而2016年排名第一的電視品牌是誰呢?是顯示面板技術全球領先的三星,賣了4790萬臺,幾乎是索尼的4.5倍。
在過去的十幾年,日本顯示面板企業一家接著一家倒下。對于整個日本顯示面板行業來說,JDI已經是僅剩的那一根救命稻草了。
![]() |
戶外廣告機 |
落地式廣告機 |
高清廣告機 |
分屏廣告機 |
藍牙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標牌播放器 |
廣告機方案 |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觸控一體機 |
高清機頂盒 鏡面廣告機 | 多媒體廣告機 | 觸摸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車載廣告機 | 互動式廣告載體 | 樓宇廣告機 | 流媒體實時發布系統 | 廣告機外殼 | 戶外大屏幕 | 廣告機報價 數字標牌軟件 | 電子看板 | 商業顯示 | 嵌入式主板 | 觸控一體機 | 數字標牌顯示器 | 嵌入式流媒體服務器 | 立式廣告機 | 3D廣告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