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1月09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從2吋屏幕到壁紙電視OLED大屏的那些事兒。在當今市場上最高畫質水平的顯示設備是什么?從技術原理來考慮的話,OLED毫無疑問是最有力的競爭者。尤其在大屏幕電視的戰場上,若論色彩表現能力、對比度、響應速度、視角等核心指標,OLED幾乎沒有對手。在小屏幕手機市場,OLED也已經成為旗艦機型的耀眼配置,唯有不足的是電腦顯示器市場OLED產品還很少。雖然在價格、產品覆蓋等領域還需面對挑戰,但面對產業一眾幾乎走到技術發展盡頭的成熟顯示技術,正在煥發勃勃生機的OLED還有大把時間補上這些短板。今天我們就來聊聊OLED在大屏幕市場的那些事兒。
OLED屏幕拼接的影像隧道能直觀地展示OLED高畫質的優勢
顯示技術是連接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最重要的紐帶,顯示技術的進步也是產業最重視的發展方向。體積大、重量大的顯像管技術承擔了近百年的顯示任務,到十幾年才前被液晶逐步取代。以液晶為代表的平板顯示技術在體積、重量和大尺寸顯示方面都完勝顯像管,但畫質表現能力還是經歷了艱苦的成長歷程,早年間等離子顯示技術在大屏領域甚至一度對液晶形成了威脅。如今,OLED再次挑戰液晶,而且似乎勝券在握。
2017年蘋果最新款的iPhone X使用了OLED屏幕,讓OLED被更多人熟悉。在此之前,三星的很多旗艦手機也早應用了自己制造的OLED屏,在移動設備的OLED屏幕制造和應用方面,三星已經掌握了成熟的技術。但人們并不滿足于幾吋空間里小屏幕的升級,幾十英寸的大屏幕電視同樣需要更優秀的顯示技術,最早專注于此的LG Display已經是當前最強大的OLED大屏制造商和技術推動者。
OLED是什么?
OLED的核心是一種透明的有機半導體聚合物,將這種材料制成薄膜,并在兩側施加電場就可發光。在1980年代,柯達公司的科學家根據已經發現的有機材料電致發光現象繼續研究,成功制造了實用的OLED產品。把微小的OLED發光單元緊密地排列在薄膜基板上,安排在兩層導體之間并布置好對應的電路,就完成了OLED顯示面板的制造。由于OLED面板結構理論上非常簡單,所以可以造出極薄的產品,目前量產的OLED大屏幕面板厚度只有0.95毫米。
OLED顯示面板具有超薄的特性
與之相比,現在主流應用的液晶面板問題在于液晶本身不能發光,還需要背光源、光導板、濾色片等復雜的結構才能組成完整的屏幕來顯示圖像。而OLED單元直接作為發光像素組成顯示面板,甚至可以用印刷的方式在柔性基板上完成制造。用OLED面板造出像紙一樣薄,可以彎曲的大屏幕電視,并不困難,F在世面上最薄的OLED電視厚度只有2.57毫米(2.57mm是OLED電視(整機)的厚度,panel是0.95mm),液晶面板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OLED物理結構對比LCD優勢相當明顯
OLED顯示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基本成熟,產業一致認為它能顯示最優秀的圖像質量,超過目前市場上所有競爭對手。實用的顯示技術中,CRT顯像管已經被淘汰、等離子面板也已經黯然離場,目前占有率最高的液晶LCD雖然表現很出色,但已經接近技術的極限,它們都難以在絕對畫質和大屏幕表現方面挑戰正值上升期的OLED。
自發光顯示技術的絕對優勢
CRT技術的顯示效果至今被老玩家們懷念,其核心競爭力就是因為顯像管上每個點可以被電子束激發主動發光。等離子技術、OLED技術的畫質被稱道同樣也是因為自發光。如日中天的液晶技術有各種優勢,但它依靠的是液晶分子的偏轉來控制背光源透過的光線以顯示圖像,在色彩表現、對比度、響應速度以及視角等方面先天不足。
LCD在視角及色彩表現等方面都有先天不足
以對比度為例。液晶的背光不能針對每個像素控制,顯示黑色時主要依靠液晶分子的偏轉來遮蔽背光,所以液晶面板顯示黑色畫面時多少會有一些光線泄露,無法得到極致的黑場。而自發光顯示技術可以關閉獨立的像素,讓其亮度歸零。理論上,自發光顯示技術的對比度能做到無窮大。在實際顯示效果上,以暗部場景為主的視頻內容是液晶技術最大的挑戰,而自發光技術則能輕松應對。
寬闊的視角是OLED的又一個優勢
大屏幕顯示的另一個重要需求是寬闊的視角——用戶在不同方向觀看屏幕不應該有明顯的亮度、色彩和對比度變化。對自發光技術來說,每個像素像燈泡一樣天生就是全向發光這不是個問題。而液晶依靠偏轉方向控制光線,導致早期液晶屏幕視角問題相當明顯,后來依靠改變液晶排列方向等各種改進才基本解決了問題。
自發光原理還讓采用這一技術的設備擁有出色的響應速度,不同亮度的切換時間在毫秒級,實現高幀率的圖像顯示而且沒有拖影很輕松。而液晶的分子偏轉是一個“機械”過程,需要的時間明顯要多。而且改善液晶偏轉速度有時候會與視角、對比度的要求沖突,最終只能得到一個妥協的結果。
凹面電視可以給游戲玩家最強的沉浸感,OLED的響應速度和視角優勢在這里充分體現
自發光結構當然也有不足。和所有發光材料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OLED像素的亮度會逐漸下降。
如果某些像素固定顯示特定內容,比如電視臺標,其亮度可能發生變化,形成殘影。通過面板技術的升級和顯示內容的特定算法,現在電視廠商已經基本解決了殘影問題。其實殘影在CRT、等離子和液晶時代都是困擾廠商的難題,但隨著產品和技術的改良最終都不再被消費者關注。
OLED電視的曾經的技術難點正在逐漸被攻破
同樣,OLED的壽命現在已經達到了令人滿意的程度,廠商宣稱已經達到5萬小時(50%亮度)。如果按照每天觀看10個小時計算,5000天能看十幾年,而這么高強度看電視的消費者,不太可能一臺電視用上十幾年吧。對哪些一天只看兩三個小時電視的用戶來說,屏幕的壽命已經是完全不需關心的問題了。
從2寸到55寸OLED電視夢想成真
回到OLED產品上來。2003年的時候,我曾經拜訪過柯達公司美國總部,與就職于柯達的華人科學家交流。其中有一位鄧青云博士是OLED的發明者之一,他的專利被柯達公司掛在總部的專利墻上。作為當時的影像產業領導者,柯達公司十分清楚OLED技術的潛力。
華人科學家鄧青云博士
從1987年鄧博士發表相關論文算起,OLED到2003年也不過才有十幾年歷史。作為剛開始實際應用的顯示技術,當時只有很少便攜設備的小屏幕使用OLED,最高端的應用應該是柯達LS633數碼相機的2.2英寸的“大型”顯示屏。那時的OLED相對已經成熟的液晶優勢并不明顯,只是在某些對功耗要求苛刻或顯示質量要求不高的場合應用。
在2007年的CES展會上,善于玩黑科技的索尼第一次展示了OLED電視機,分別是11英寸(960x570分辨率)和27英寸(全高清)的型號,標稱實現了一百萬比一的對比度。而且它們的屏幕厚度只有5毫米,與當時液晶電視十幾厘米的厚度形成了明顯反差。
在2007年10月,索尼正式發布了11英寸的XEL-1 OLED電視,基本上這是市場上第一款量產的OLED電視機。顯然11英寸這樣的小尺寸并不是電視機市場的有力挑戰者,受限于當時的制造技術和成本,索尼也只是推出這樣的概念性產品來試探市場反饋。
索尼XEL-1作為第一部OLED電視,在設計上充分展示了OLED屏幕超薄的優勢
隨后索尼一直在研究OLED電視產品的發展。2010年的CES上,索尼展出了一臺24.5英寸的OLED 3D電視,當時平板電視的焦點正是在3D應用上,OLED高響應速度也是明顯的優勢。當年2月,索尼還推出了一臺25英寸的參考級OLED監視器,用于專業影像的后期制作。作為視頻設備的王者,索尼在專業應用領域使用OLED技術,證明了它的潛力。
2012年CES展上的LG 55英寸OLED電視宣告了OLED大屏時代開啟
2010年,LG電子發布了15英寸的15EL9500,隨后在2011年推出了支持3D顯示的31英寸型號。在2012年的CES上,LG正式推出了55英寸OLED面板,從此OLED大屏電視成為可能。
推動OLED電視普及的LG Display
2017年CES展上索尼發布了旗艦電視BRAVIA OLED A1,以出色的畫質和全新的外觀設計引發了市場震動。這款電視采用了超窄邊框、超薄屏幕和無底座設計,為了給用戶最強的視覺震撼,索尼甚至第一次把自家的LOGO移動到了屏幕左下角不顯眼的位置。
CES2017展會中展出的索尼BRAVIA OLED A1
而索尼這款電視使用的面板正是來自LG Display。作為當前市場上唯一的OLED電視面板供應商,LG Display的面板除了應用在自家LG電子的產品上,幾乎所有主要的電視品牌制造商都推出了使用LGD OLED面板的高端產品型號。
眾多廠商都推出了旗下的高端OLED電視
深入了解LG Display,你會發現這是一家技術狂主導的顯示技術公司。在液晶技術的時代,大家買電視都會聽到一個“硬屏”的概念,這是LG Display制造IPS液晶面板采用的獨特封裝技術。IPS面板極大改善了液晶的響應速度、視角和色彩表現,在市場上獨樹一幟。雖然自家的液晶面板已經如日中天,LG Display并不止步于此,仍然投入重注,押寶下一代技術OLED。
要知道,顯示技術換代如果站錯隊,風險極大。平板電視取代顯像管電視時,大量中國電視廠商因為反應遲鈍遭受了嚴重打擊。松下在等離子技術上賭錯了方向,至今黑電產品線都沒有恢復元氣。而LG Display敢于在液晶業務成功的時候大舉進入OLED領域,膽量不小。
B&O旗下售價不菲的OLED電視產品
風險與機遇并存,這也讓LG Display成為現在唯一的OLED大型面板供應者,收獲頗豐。國產電視品牌康佳、創維、長虹等都是LG OLED面板的用戶,日系索尼、東芝、松下也加入了LG OLED面板的用戶行列。一貫驕傲的歐洲高端電器品牌LOEWE、B&O、METZ也推出了售價極高的OLED產品,當然也只有選擇LGD提供的面板。
面對市場的高速成長,OLED電視面板的產能急需提高。LG Display正在繼續投入新的生產線。在韓國坡州LGD的OLED 10.5代線即將建成,中國廣州的顯示產業區也已經開工建設新的OLED 8.5代線。根據LGD負責人表示,在OLED生產技術方面,近期最重要的進步是良率的明顯提升,已經與大尺寸液晶面板的水平一致,這對提升產能和降低成本來說都是好消息。
但近期OLED電視市場成長的速度可能會比面板增加供應的速度更快,預計在未來幾年高端OLED產品銷量將以每年100%的速度成長——提早布局的廠商會笑得合不攏嘴吧。
OLED占領高端市場幾成定局
根據ZOL的讀者調查,用戶在選擇電視產品的時候,首要考慮的因素是圖像質量。顯示技術的畫質表現不是玄學,任何一個普通用戶都可以輕松分辨兩個并排放置的電視顯示效果的區別。但問題在于,大多數情況下用戶沒有機會真正把兩款競爭產品放在一起直接比較。而判斷一款單獨產品的圖像質量還是需要一些經驗的。
在家電賣場中的OLED電視與液晶電視
在中低價位電視產品來說,采購決策被價格影響更明顯,用戶在選擇產品時投入的精力也相對較少,在這個戰場上已經做得很好的液晶產品相對更有優勢。在高端市場,OLED面板的高價格不是大問題,而它的優異畫質、輕薄設計成了這一市場用戶的關注焦點。在高價位產品上,廠商也更有余地在外觀設計、先進功能層面下功夫,進一步發揮OLED技術的優勢。
愿意花幾萬元購買大屏幕電視的用戶,必然對產品的畫質、功能甚至外觀設計有更高的要求。而OLED在這些方面具備獨特的優勢。
要外觀,不到3毫米厚度的LG壁紙電視可以真的貼在墻上。顯示美術作品時壁紙電視可以以假亂真,顯示風景圖像甚至可以讓不知情的人把它當成窗戶。有特殊需求的場合,讓OLED實現幾乎自由的曲面顯示甚至雙面顯示也很容易。
2.57毫米的OLED壁紙電視
要創新,索尼A1搭載了獨特的屏幕發聲技術,讓電視不需要傳統揚聲器就能發出清脆且極具臨場感的聲音,實現四邊極窄邊框的全面屏效果。液晶面板無法使用這個技術,因為液晶分子受到震動會影響其畫面的表現。
自發聲OLED電視
要畫質,最近大熱的HDR技術幾乎成了為OLED量身定制。HDR要求顯示設備實現更高的亮度和對比度,以還原更接近真實情況的場景。對液晶面板來說,提高亮度需要更大功率的背光,但亮度提升又會讓對比度下降,其中的平衡和改進相當復雜。而OLED本身發光效率就高,如果需要更高亮度可以直接加入白色像素就完成,而且亮度的提升并不影響暗部圖像的還原,對比度不會受到影響。
OLED顯示技術畫質實力毋庸置疑
高端電視中OLED的優勢清晰地反映在銷售數據上。第三方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三季度,65英寸3000美元以上價位的電視產品中,歐洲市場OLED占比達到54%(GFK),美國市場OLED產品占比84%(NPD),中國市場也達到了34%(AVC)?磥碇袊袌鲞有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