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I,讓全球主要科技巨頭都意識到,物聯網與新興技術的融合正驅動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到來。
全球主要市場研究機構皆給出了一致利好預期:IDC預計,2018年全球物聯網支出預計將達到7725億美元,到2020年將突破1萬億美元。根據Gartner數據,2017年全球物聯網設備規模已超過全球人口數量,預計2018年將有超過40億臺商用物聯網設備投入使用,2020年全球有200億至300億臺設備相互連接。根據Gartner 公司的研究,截至2020年,全球互聯網總支出將突破3萬億美元。埃森哲預計,到2030年工業物聯網將為全球經濟增加14萬億美元。
根據中國經濟信息社發布的《2017-2018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內容,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爆發式增長,物聯網解決方案漸趨成熟,全球物聯網市場有望在十年內實現大規模普及,到2025年市場規;驅⒃鲩L至3.9-11.1萬億美元。中國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市場,2017年已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報告稱,預計2021年我國物聯網平臺支出將位居全球第一,其中C端用戶(個人用戶)更加關注物聯網設備帶來的實際智能體驗,B端用戶(行業用戶/企業用戶)則更加關注物聯網應用的投入產出比。
一個真正“萬物互聯”時代正在到來。
科技巨頭角逐萬物互聯時代
面對新技術革命,全球主要科技巨頭都在加速推出各自的物聯網戰略。
Google于2016年12月第一次對外公布了物聯網操作系統Android Things的開發者預覽版,能夠支持一系列物聯網設備的計算平臺,任何Android 開發者現在都可以利用Android API 和Google 服務輕松構建智能聯網設備。Google的物聯網生態系統版圖包括,投資Nest、Android Things、Android Wear和Google Home,而今年發布的Google Cloud IoT Core將幫助谷歌跑步進入工業物聯網。業內分析人士認為,Cloud IoT Core的推出將會是Google在物聯網領域內與AmazonWeb Services和MicrosoftAzure等對手競爭的關鍵性變量。
亞馬遜同樣是全球云計算、物聯網的引領企業。2015年亞馬遜就推出了一系列的物聯網服務,包括核心的物聯網互連層。其中,AWS IoT 解決方案是一個全托管的云平臺,可支持數十億臺設備和數萬億條消息,并且可以對這些消息進行處理,將其安全可靠地傳送至AWS 終端節點和其他設備。AWS IoT 平臺支持客戶將設備連接到AWS 服務和其他設備,保證數據和交互的安全,處理設備數據并對其執行操作,以及支持應用程序與即便處于離線狀態的設備進行交互。以此為基礎,亞馬遜推出的智能音響Echo,市場份額位居全球前兩位(Google Home位居第一)。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耗費7年時間和6300萬美元建造的智能豪宅,曾被很多物聯網從業者認為是智能家居的現實啟蒙。在微軟看來,物聯網包括的技術分類主要分為:終端設備、互聯互通、數據采集和分析展現四大類。微軟的核心物聯網產品Azure是微軟基于云計算的操作系統,Azure是一個綜合性云服務平臺,開發人員和IT 專業人士可通過我們的全球數據中心網絡使用該平臺來生成、部署和管理應用程序。其中IoT套件架構在Azure之上,可幫助客戶加速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開發。2016年5月,微軟宣布收購意大利物聯網平臺Solair。目前微軟已發布了面向中國物聯網開發者、創客和合作伙伴的物聯網開發套件。
中國科技企業中,搶跑物聯網企業的主要分為三類,一種是BAT等互聯網企業,一種是小米等硬件企業,還有一種是京東方這種具備核心半導體元器件優勢的科技企業。
阿里巴巴在2017年10月的杭州云棲大會上正式推出了Link物聯網平臺,宣布走“平臺+市場+標準”三位一體戰略。時隔半年后,在今年3月的深圳云棲大會上,宣布“將全面進軍物聯網”。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胡曉明表示:經過20多年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聯網的“上半場”即將進入尾聲,接踵而至的將是下半場的“物聯網”,阿里的目標是聯合合作伙伴,在“五年之內實現100億臺設備互聯互通”。
小米目前是中國to C領域最大的物聯網設備企業,目前投資了超過210家公司的生態鏈公司,其中超過90家專注開發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費產品,目前超過50家企業正式發布了產品。過去2年小米生態鏈公司銷售一直保持100%以上的高增長,截至2017年年底小米生態鏈企業總銷售額突破200億元,預計2018年小米生態鏈公司銷售額將突破400億元。在小米IPO過程中,其生態鏈企業被包裝為最重要的IoT概念之一,對小米的估值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2017年,百度宣布與小米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攜手共建軟硬一體“IoT+AI”生態體系。時任百度總裁兼COO陸奇認為,小米在智能硬件、大數據、應用場景方面有技術儲備,百度AI則聚焦平臺化和生態化。雙方的合作能夠推動AI產品化和商業化。不過隨著陸奇離職,2018年百度與小米在“IoT+AI”的合作進展推動并不明顯。
值得關注是另外兩家巨頭企業的信息:一家是之前在IoT領域布局并不算積極的騰訊,在今年9月的組織架構大調整中,宣布新組建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這也是過去騰訊被外界所質疑和批評最多的業務之一。而新組建單獨的事業群,將騰訊云、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從過去不同事業群拆分出來,再重新整合在一起,表明了騰訊集中力量快速切入to B領域的物聯網跑道的決心。
另外一家是早在2014年就提出向物聯網轉型,是中國布局最早、也是目前中國在全球占據核心半導體元器件優勢的BOE(京東方)。
京東方搶跑企業物聯網轉型
2016年11月,BOE(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公布了“開放兩端 芯屏氣/器和”的物聯網轉型戰略。
王東升認為,物聯網是由功能硬件、計算單元、傳感單元、人機交互單元、通信單元、軟件與內容等要素組成的系統。芯片是計算、通信、傳感等單元的核心部件;顯示屏是人機交互單元的核心部件,也是未來物聯網最重要的信息出入口;軟件和內容是無形的,如同空氣一樣存在或被傳送,不妨稱之為“氣”;各類功能硬件是有形的,不妨稱之為“器”,它們要成為物聯網的節點或端口,需要加上芯、屏和軟件。物聯網就是將相關的芯片、顯示器件、軟件和內容、功能硬件和諧地組合起來,形成一個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相連的價值創造系統。
王東升表示,BOE(京東方)正全面開放應用端和技術端業務,與各行各業的合作伙伴協同創新,共享物聯網市場新機會,創造新價值。以此物聯網戰略為核心,BOE(京東方)完成了器件及方案、物聯網系統、智慧健康的三大核心業務群布局。
BOE(京東方)的物聯網戰略轉型,實際上有兩大鮮明特點:一是聚合了自己的核心技術積累優勢,二是敢于面向重大技術變革趨勢“押寶”。
BOE(京東方)是全球半導體顯示領域的“領頭羊”企業,通過長期的技術和產業投入,不斷打破國際巨頭對核心顯示元器件的壟斷,給中國企業更加廣泛的選擇,以及在與日韓核心供應鏈企業博弈中獲得了最好的議價權?梢哉f,BOE(京東方)是中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等終端設備制造崛起的重要推動者之一。2018年上半年,BOE(京東方)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顯示器顯示屏、電視顯示屏出貨量均位列全球第一。華為最新發布的最強Android旗艦Mate 20 Pro,使用的AMOLED柔性屏幕第一供貨商就是BOE(京東方)。
中國科技企業創新在從應用層深入到核心層后,越來越發現過去我們在基礎研發與核心半導體元器件領域積累的薄弱。BOE(京東方)能夠成為關鍵半導體顯示領域的“領頭羊”企業,是基于長期以來的堅守和持續技術投入,甚至充滿了當時所不被人理解的“技術理想主義”,BOE(京東方)提出了“技術行不一定贏,技術不行一定輸”。時至今日,BOE(京東方)已經跟華為一樣成為中國重技術驅動的代表企業。
數據顯示,2017年BOE(京東方)新增專利申請量8678件,其中發明專利超85%,累計可使用專利數量超過6萬件,連續5年新增專利數業內排名第一,研發投入比例在業內也是第一。海外新增專利申請超過3000件,覆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美國商業專利數據顯示,BOE(京東方)美國專利授權量全球排名由2016年第40位(華為排名25位)躍升至2017年第21位(華為排名20位),美國專利授權量達1413件,同比增長了62%,連續兩年成為美國IFI Claims TOP50增速最快的企業。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2017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PCT)情況,BOE(京東方)以1818件PCT申請位列全球第七(韓國三星以1,757 件排名第八)。
伴隨BOE(京東方)快速向物聯網戰略轉型,其重技術研發和投入的傳統也延續在“新賽道”中。與單純的互聯網企業或者傳統IT企業相比,BOE(京東方)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硬件產品+軟件平臺+場景應用”整體解決方案,這也是王東升提出“開放兩端 芯屏氣/器和”的物聯網轉型戰略的原因。
以今年國內最火爆的智慧零售為例,BOE(京東方)提供的產品包含了電子貨架標簽系統、自助終端等,可為商超零售、金融零售等領域提供價格管理、貨架管理、客戶行為分析等物聯網新零售解決方案。今年3月,京東方A發布公告稱,已完成收購法國零售物聯網公司SES-imagotag股份,后者是法國電子貨架標簽、數字標牌等零售領域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目前共有1.6億片電子標簽在全球1.6萬家門店得到應用。BOE(京東方)目前電子價簽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50%,是全球最主流的物聯網新零售解決方案提供商,為阿里HOMETIMES家時代、天貓超市、盒馬鮮生、京東7FRESH、京東四季優選、家樂福、顧家家居、優梵藝術、歐洲著名大型零售商MediaMarkt, casino, Bio c Bon, COOP, JYSP等提供零售物聯網解決方案,也是“無人商店”等新零售模式的重要技術方案提供者。
智能化是百年汽車產業變革的必然趨勢,并且全行業都在啟動加速,其中座艙“大屏化”、“多屏化”是汽車智能化的重要趨勢之一。為了進一步加速實施車載顯示事業全球戰略布局,BOE(京東方)收購了主營車載顯示系統產品的精電國際有限公司。目前BOE(京東方)在Passive車載顯示市場已位居全球第一,客戶幾乎包含全球所有主流汽車品牌。
作為全球半導體顯示領域的“領頭羊”企業,BOE(京東方)在2014年就搶先做出向物聯網轉型,并于2016年提出清晰可執行的物聯網戰略非常關鍵。半導體行業從來都是一個重投入,并且前期見效慢,又難以中途“剎車”的行業,一旦錯判,往往意味著即使是核心企業也會迅速被邊緣化,這種案例在中外企業中都并不罕見。BOE(京東方)可以做出準確預判,一是基于長期在重技術投入過程中,形成了對重要科技趨勢的敏感判斷力;另一個就是BOE(京東方)堅守的“技術理想主義”,“技術行不一定贏,技術不行一定輸”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面對新技術革新背水一戰的信念和決心。
GSMA智庫最新的報告指出,全球物聯網市場到2025年預測將達到1.1萬億美元,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新“萬億美元”商業機遇。其中,大中華區將成為物聯網技術最大的單一市場,同時也是核心元器件等產品的主要供應商。《壹觀察》分析認為,在物聯網與新興技術融合驅動的新一輪技術革命中,BOE(京東方)已經開始在新賽道搶跑,并且展現出清晰的戰略執行性和強勁的技術驅動力。
值得關注的是,2018京東方全球創新伙伴大會(BOE IPC·2018)將于11月7日在中國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在2019年5G規模試商用即將到來之際,BOE(京東方)在物聯網戰略上的新進展,以及全球物聯網變化的新趨勢,尤為令業界期待。
本文轉自:壹觀察
關于京東方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BOE)創立于1993年4月,是一家為信息交互和人類健康提供智慧端口產品和專業服務的物聯網公司。核心事業包括端口器件、智慧物聯和智慧醫工三大領域。
端口器件事業包括顯示與傳感器件、傳感器及解決方案。在半導體顯示領域,BOE(京東方)從2003年起,投建了中國大陸第一條第5代TFT-LCD生產線、第一條第6代TFT-LCD生產線、第一條第8.5代TFT-LCD生產線,結束了中國大陸的“無自主液晶顯示屏時代”;同時,BOE(京東方)還擁有全球首條第10.5代TFT-LCD生產線以及全球領先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徹底解決了多年來困擾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缺芯少屏”的屏的問題,帶領我國半導體顯示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成為全球顯示產業舉足輕重的一極。
智慧物聯事業包括智造服務、IoT解決方案和數字藝術,可為智慧零售、智慧金融、數字藝術、智慧交通、智慧政教、智慧能源、商務辦公、智慧家居等細分領域提供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在數字藝術領域,BOE(京東方)推出數字藝術物聯網產品——BOE畫屏,實現科技與藝術完美結合;在商超零售等領域,BOE(京東方)提供價格管理、貨架管理、客戶行為分析等物聯網新零售解決方案,實現零售O+O無縫銜接。
智慧醫工事業包括移動健康和健康服務。BOE(京東方)已推出移動健康管理平臺,通過智能終端進行健康數據檢測,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算法,為用戶提供生命體征數據監測解讀、AI疾病風險預測、專家健康課程以及在線問診、體檢掛號等就醫服務,讓用戶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個性化的家庭健康管理服務。健康服務創新性的融合醫療、信息、人工智能和細胞工程等技術,聚焦數字醫院、數字人體、再生醫學、解決方案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方案。
2018年,BOE(京東方)新增專利申請量9585件,其中發明專利超90%,累計可使用專利超7萬件,覆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美國商業專利數據顯示,2018年BOE(京東方)美國專利授權量全球排名第17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2018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PCT)情況,BOE(京東方)以1813件PCT申請位列全球第七。
BOE(京東方)在北京、合肥、成都、重慶、福州、綿陽、武漢、昆明、蘇州、鄂爾多斯、固安等地擁有多個制造基地,子公司遍布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瑞士、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度、俄羅斯、巴西、阿聯酋等19個國家和地區,服務體系覆蓋歐、美、亞、非等全球主要地區。
聯系京東方
地址:中國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西環中路12號
郵政編碼:100176
集團總機電話:+86-10-64318888
詳情請瀏覽:https://www.boe.com.cn
![]() |
戶外廣告機 |
落地式廣告機 |
高清廣告機 |
分屏廣告機 |
藍牙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標牌播放器 |
廣告機方案 |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觸控一體機 |
高清機頂盒 鏡面廣告機 | 多媒體廣告機 | 觸摸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車載廣告機 | 互動式廣告載體 | 樓宇廣告機 | 流媒體實時發布系統 | 廣告機外殼 | 戶外大屏幕 | 廣告機報價 數字標牌軟件 | 電子看板 | 商業顯示 | 嵌入式主板 | 觸控一體機 | 數字標牌顯示器 | 嵌入式流媒體服務器 | 立式廣告機 | 3D廣告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