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結論
TFT-LCD汽車顯示屏產業正由快速增長轉向緩慢增長。從2017年開始及以后,單位年增長率將低于10%。
入門/主流產品的市場增長引擎正在向中國和新興國家轉移。低成本解決方案開始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對安全信息顯示的需求正在起飛。全數字集成儀表板、大尺寸中控顯示面板、HUD和e-Mirror等需求已經成為性能升級與價值增長的刺激因素。
然而,由于若干中國面板制造商的加入,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中國面板制造商原本已經在進行集成儀表板顯示器的生產,現在也開始提供中控顯示面板。市場排名在2018年將會重新洗牌。
同比增長幾年來都達到了兩位數之后,汽車顯示屏面板出貨量增長速度預期在2017年會下降到10%以下。這種放緩主要是由于中控顯示面板的前裝安裝率過高以及后裝市場面板需求疲軟。集成儀表板、HUD和e-Mirror仍然享有強勁的增長,這是由于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功能的安裝數量增加。
更大的價格壓力以及更短的產品生命周期
中控顯示面板市場占總出貨量占據60%左右,獲得了近幾年的強勁增長,但在2017年全球出廠前的安裝率達到58%之際,其增長率已經降至一位數。中控顯示面板在頂級和高端車型之內的安裝率已經很高,而且正在向更大尺寸的屏幕升級,例如8.x-、10.x-甚至12.x-英寸。在2018年,中國和新興市場地區將推動主流/入門車型中的出貨量。直至2020年,中國政府都在針對新型節能汽車擴大稅收優惠。電動汽車顯示器需要呈現電池電量、剩余里程、充電信息、發動機狀態等,這將引發更大量的顯示器需求。
然而,持續增加的采用率和采購量將不可避免地引發車廠和一線系統制造商的價格下行壓力。汽車顯示系統正在轉向模塊化設計,其顯示器與系統相互分離,以便降低開發成本,加快產品上市時間。因此,價格壓力持續增加而產品生命周期將會更短,這將是長期趨勢。
中國面板制造商進入中控顯示面板市場
根據《IHS Markit汽車顯示器市場跟蹤》報告,中國面板制造商的市場份額在2017年第三季度增加了15%,增幅超過了2012年的3倍。同時,日本和中國臺灣汽車面板制造商在2017年的份額都略微下降。中國面板制造商,例如天馬和信利,原本在被動式集群(Passive Matrix LCD)儀表板市場表現強勁,也已在2015年進入了液晶面板(TFT LCD)汽車面板市場。他們在2016年集群儀表板顯示器市場占有率達到30%。在2017年,中國面板制造商以激進的定價策略提供標準化的產品,大舉進入中控顯示面板市場。2018年他們在中控顯示面板市場的份額應該會更大。借助于國內需求增長的優勢,中國大陸面板制造商將開始對中國臺灣面板制造商在中控顯示面板市場的領先地位構成挑戰。
當前的領先供應商正在追逐新一輪增長浪潮
2018年,JDI仍將處于領先地位,同時有幾家供應商將在其余排名地位上展開競爭;2018年的業務計劃,友達、夏普、群創和LGD將與天馬爭奪第二和第三的排名地位。出貨量排名將重新洗牌。
2018年商業計劃
日本顯示器:2800萬以上
夏普:1900萬
LGD:1950萬
群創:2300萬以上
友達:1900萬
天馬:1900萬
CPT:1400萬以上
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的面板制造商正在積極準備迎接下一代顯示平臺的競爭。汽車產業正在轉型,集中力量走向更強大的ADAS功能和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駕駛艙設計的趨勢是支持多屏幕和更多新應用的“Domain Cockpit”。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演變正在為更多的顯示應用打開大門,例如中央控制面板、HUD、e-Mirror、門上顯示器和側后視鏡,也包括許多新興的技術需求,例如曲面、非矩形、HDR、大尺寸、LTPS、AMOLED、In-Cell和力感觸控。為了對2021年后上市的新型顯示平臺規范做出定義,2018年將是至關重要的一年。日本供應商——JDI和夏普正在推進LTPS LCD和氧化物LCD。韓國廠商——LGD和三星正在推動AMOLED。中國臺灣面板供應商也在將其重點轉移到更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應用,例如集成化儀表板、e-Mirror和HUD,并提供更高的集成度,以便贏回市場。
汽車顯示屏市場已經進入一個殘酷競爭的階段。市場將比以前發展得更快。
![]() |
戶外廣告機 |
落地式廣告機 |
高清廣告機 |
分屏廣告機 |
藍牙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標牌播放器 |
廣告機方案 |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觸控一體機 |
高清機頂盒 鏡面廣告機 | 多媒體廣告機 | 觸摸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車載廣告機 | 互動式廣告載體 | 樓宇廣告機 | 流媒體實時發布系統 | 廣告機外殼 | 戶外大屏幕 | 廣告機報價 數字標牌軟件 | 電子看板 | 商業顯示 | 嵌入式主板 | 觸控一體機 | 數字標牌顯示器 | 嵌入式流媒體服務器 | 立式廣告機 | 3D廣告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