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欄
二分一通欄
三星“探知未來”大賽圓滿落幕!
2019-06-17

  風車逆風行駛的神操作、將科學與藝術結合的細菌畫、借助人工智能誕生的奇妙生活創意。提起這些,大家是否對4月底那場別開生面的北京區復賽記憶猶新?

 

  科技探知未來,創新擁抱夢想。“第六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于去年冬季開幕,經過半年的比拼,來自全國15個賽區的兩萬兩千支隊伍,六萬多名學生通過初賽、復賽的考驗,終于在6月盛夏迎來了落幕之戰。
  大賽自2013年創辦至今,影響不斷擴大,內容和形式不斷創新,已在全國大中院校形成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本屆大賽不僅被教育部確定為2019年度29項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全國性競賽活動之一,更是六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比賽。

 

別出心裁

命題

  本屆比賽不僅在規模上刷新記錄,更是在命題上獨出心裁。賽事設有“創意作品”和“科普實驗”兩個單元,分為“智能控制”“未來教育” “生物環境”和“風能利用”四個命題。“智能控制”命題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并利用人工智能的思路和開源軟硬件方法創新性解決問題。

 

  “未來教育”命題則緊跟時事,以 “一帶一路”為主題,進行“戈德堡搭建”,即思考如何用復雜的機械裝置去做簡單的事情。與其他命題不同的是,“戈德堡搭建”參賽隊是從15個分賽區75個隊伍里面,按賽區重新組合的。選手們在決賽期間,既要完成自己參賽的課題,還要抽時間完成戈德堡搭建。這考驗了選手們的協調配合能力。讓他們在親身經歷中明白“合作共贏”的涵義。

 

  如果說“創意作品”單元充分體現了大賽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那么“科普實驗”單元的兩大命題則為大賽注入了更多藝術和生活之美,意在提升學生們的“科技美學”素養。

 

  其中“風能利用”倡導選手關注可再生能源,鼓勵他們自選材料,自定思路設計制作逆風小車!吧锃h境”命題以生命科學為基礎,鼓勵學生通過不同顏色的細菌,以培養基為畫板創作“細菌畫”。將生命科學與藝術繪畫充分結合,極大激發了學生們的探索熱情。

 

圖丨細菌畫

  參賽選手們感嘆道“細菌畫創作讓我深刻感受到科技之美,創作中獲得的不僅是生命科學的知識,還有藝術美學的修養!

 

圖丨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

  決賽期間,還安排了多場科普演講。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葉培建、金之鈞,北京電影學院特聘教授Kevin Geiger等國內外權威學者,分別就不同領域科學命題做精彩演講。武向平院士帶領現場學生一起認識了我們所生活的宇宙,葉培建院士介紹了中國探月工程背后的中國力量和中國智慧,Kevin Geiger教授則介紹了未來高新技術在虛擬現實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廣泛應用……大咖云集的學者陣容,為學生們奉上一場科學知識的饕餮盛宴。

合作共贏

感悟

  更具創新感的賽事命題,也帶來了更激烈的比賽競爭。

 

  進入決賽的75支參賽隊伍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決出一等獎7組,二等獎10組,三等獎15組。

 

圖丨一等獎獲獎隊伍

圖丨二等獎獲獎隊伍

圖丨三等獎獲獎隊伍

  能在這么多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獲得冠軍,除了實力以外,自然也要有些別人沒有的“殺手锏”,更有一些與眾不同的感悟。小星特意采訪了在未來教育命題中獲得冠軍的四名同學。來一起聽聽他們怎么說吧。

 

圖丨“未來教育”命題獲獎選手

  選手說
  參加比賽是機緣巧合也是興趣使然,原本我們只是參加了“生物環境”命題的比賽,來到這里之后,發現“未來教育”命題的比賽同樣有趣,我們就當即決定參加這個比賽。
  因為真心覺得其他參賽選手都很強,加上時間比較緊,對于能贏得這場比賽沒什么自信。但由于我們都是因為感興趣才來比賽,因此即使覺得勝利無望,還是沒有停止裝置的搭建和調試。最終出乎意料的獲得了冠軍!
  所以不到最后一刻不要放棄,是我們在此次比賽中最大的感悟。

 

圖丨左一、右一為導師

  導師說
  這次的比賽除了提升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開拓性思維的能力以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收獲是“合作”的意識。
  我們“未來教育”的參賽隊伍是從15個分賽區75個隊伍里面,按賽區重新組合的,因此在決賽之前,這幾位學生互相都沒有合作過。他們能在很快的時間內各展所長找準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互相適應彼此的工作節奏,這是取勝的關鍵。

總裁寄語

期許

  圖丨中國三星總裁黃得圭發表致辭

  三星公司作為扎根于中國的企業,時刻不忘回饋中國社會,努力做中國人民喜愛的企業,貢獻于中國社會的企業。三星事業的發展基于不斷的科技創新,因此我們更加懂得科普創新對于企業、國家乃至人類未來發展的意義。在各方的努力和推動下,2013年至今,探知未來科普創新大賽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成為深受全國青少年喜愛的一項賽事,而中國三星累計投入科技科普教育的公益費用也達到1.7億元。

 

  青年時代,是充滿夢想的時代,更是胸懷用科技改變世界的理想的時代。我希望同學們能夠抓住機遇,適應社會的高速變化,建立本土和全球公民的意識,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用你們興趣和堅持探知未來,用你們的知識和實踐改變未來。

發布0
相關資訊

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版本權所有©2004-2019 數字標牌網™®
 咨詢:孫小姐 18928465550(微信同號)  韋先生 18928465561(微信同號)

觸屏版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