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欄
二分一通欄
新時代戶外廣告的“為”與“不為”

時代更迭,斗轉星移,我們在迎接一個新的時代——5G時代:人工智能,萬物互聯,萬物皆媒,產業革命…..面對此改變社會各行各業的“百年未有大變局”,我們又將付出多少代價才能收獲多少成果?又該如何知其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為而不為?這些問題值得站在新時代“入口”的我們好好尋思……

思考可以發散,而尋思需要聚焦,集中精力在自身的行業上靜心思量自有全新發現。面向5G新時代,戶外廣告作為最古老的廣告形式,正如其過去所經歷的眾多時代變革一樣,要能夠繼續“老樹發新枝”,同樣也要“想好”有哪些“為”與哪些“不為”……

為了更好地把尋思的觀點直觀地呈現給讀者,筆者以五對共十個近義詞來詮釋新時代戶外廣告的“為”與“不為”:

接下來,讓我們一對一對細說從頭:

01、戶外廣告能做個性化的群體推廣,不能做“一對一”的個體化推送

我們首先要相信,無論什么時代科技進步到何種高度,人還是要走出家門的。戶外廣告(Out of Home advertising)的“家外”屬性決定其在哪一個時代都具備了大眾媒介角色和強位置的屬性。

戶外廣告的大眾媒介角色決定其無法向單一的個體(Single person)進行“一對一”絕對精準推廣,而強位置屬性使其可以向具有相同個性的族群(Charater group)進行群體推廣。

“一對一”傳播與“一對多”傳播)

隨著技術革新,互聯網的LBS定位大數據及移動運營商的GPS數據都可以應用在戶外廣告的人流量監測及個性化群體畫像推廣,從而讓戶外廣告投放也能相對地越來越精準。

(基于GPSLBS定位結合京東云和聯通的大數據分析)

02、戶外廣告能實現消費者參與到廣告中的互動傳播,不能實現對受眾的自動推送

5G時代的“萬物皆媒”讓媒介根據受眾屬性自動推送(Automatic push)信息成為一種大趨勢,這種“千面對千人”的推送未來會大范圍出現在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各種情景中。

5G時代的“萬物皆媒”)

戶外廣告置身都市公共空間,其“一面對多人”的傳播方式在先天上無法做到上述的自動推送,但是近年的數字化技術介入,讓更多的戶外數字屏幕結合創意內容能夠以參與式互動(Involve interaction)方式吸引人群成為傳播的一份子,并且引起相關的趣味話題在大眾中引發二次傳播的效果。數字戶外廣告沿著這方向讓更多先進互動技術介入,未來會創造更多成功的傳播案例。

“一面對多人”的參與式互動)

03戶外廣告應該匹配現實環境發揮更大創意,不應該用虛擬場景“欺騙”受眾

5G時代的人工智能和虛擬技術可以創造一切我們能想象的場景(Create Scene),預計人類社會接下來將會進入空前的虛擬世界之中,我們會有比現在更長的時間活在一個非真實的世界里,更多受眾會在虛擬的世界里面甘愿接受“欺騙”,這會是未來一部分人的選擇。

(運用虛擬技術實現的場景)

當然,社會越多欺騙,真誠就會顯得越可貴,同理,世界越多虛擬,真實就會越顯珍貴。展望未來,戶外廣告作為真實世界里的大眾傳播媒介將會發揮更多創意來匹配現實的環境(Enviroment match),在現實環境里吸引人們的眼球,在真實的世界里賺取群眾的情感。

(戶外場景中的“裸眼3D”案例呈現--西單君太百貨屏)

(戶外場景中的“虛擬”案例呈現--東京澀谷屏)

04戶外廣告應該追求有機會看到廣告的人看見廣告,不應該只滿足于受眾看到廣告

未來社會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人們身上和家里的智能終端會越來越多,受眾的空間和時間會比現在更加分散,隨之傳播內容也會比現在更加趨向極致的碎片化。很多內容對于受眾來說也就是有機會看到(Have a look),未必留下印象,當然從流量監測的角度來看,如此有機會的看到已經算是接觸到受眾了。

(碎片化傳播的“看見”,與戶外實景的“看到”)

相較之下,戶外廣告,尤其是屹立于都市核心地標建筑的大屏幕廣告將會成為面對受眾面積最大,最搶眼的媒介終端,這些大屏幕再配上動態的創意視頻從視覺效果上吸引受眾看見(Impress on),應該是戶外廣告未來的好機會。而一直以來困擾行業無法科學測量戶外的品牌廣告給受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問題,未來一定有解決方法。

05、戶外廣告力求在心智上與人產生連接,不追求在機智的層面上程序化地吸引流量

未來社會的營銷傳播,是一個技術飛速迭代,受眾極度碎片化的過程。越是如此,越需要回歸本源——在人的身心上做文章。

策劃傳播的人要力求在心智(mind-link)上與人產生連接,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把傳播對象回歸到是人——有心智與感情的自然人,不是那些通過程序化在機智(quick-witted)層面上的流量,不是點擊數,不是無聊者,更不是機器人。

展望未來,戶外廣告要做的是傾聽我們需要傳播的人的聲音,團結需要傳播的人的思想,善待需要傳播的人的感情,打動需要傳播的人的心靈,只有這樣,才能收獲這些人對于你的品牌傳播的回報。

時代行遠,光陰不歇……我們要做的不只是尋思,還需要傳承,學習,實踐,行動……

借唐代詩人張籍的《逢王建有贈》贈予諸君并共勉之:新作句成相借問,閑求義盡共尋思。經今三十馀年事,卻說還同昨日時。

發布0
相關資訊

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版本權所有©2004-2019 數字標牌網™®
 咨詢:孫小姐 18928465550(微信同號)  韋先生 18928465561(微信同號)

觸屏版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