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渠道是近年零售連鎖業的趨勢。數據顯示,2014年-2018年,除便利店主打線下便捷外,其余渠道市場份額均受電商明顯沖擊,但互聯網紅利逐步接近尾聲,線上線下零售商均開始嘗試新零售模式,社區與到家成為新的探索方向,不過不火不溫。而今年突發的疫情,讓在線訂單服務以及“無接觸配送”井噴,進一步推動了到家業務的發展。
調查顯示,受疫情驅動,線下企業的到家業務普遍增長80%-200%之間,部分線上線下融合較好、配送服務較強、全渠道能力凸顯的零售企業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間的線上業務比去年同期增長三倍以上,整個一季度同比增長一倍以上,充分體現“有備無患”、“種瓜得瓜”的企業經營法則。
1華潤萬家:訂單量爆增5倍,扎實完善的數字化、信息化打下逆勢突圍的基礎
華潤萬家是國有控股企業華潤集團旗下零售連鎖企業集團,旗下擁有華潤萬家、蘇果、Olé、樂購express等多個品牌。2019年,華潤萬家全國自營門店總數達到3000多家,實現銷售突破千億元,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2018連鎖百強榜單中,華潤萬家位列全國第3。
今年一月底,突如其來的疫情“黑天鵝”,給華潤萬家帶來劇烈震蕩。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暴露了各種弱點,同時也種下深度轉型的契機。華潤萬家今年線上業務逆勢爆發,春節期間,華潤萬家線上總銷售額與訂單量同比增長約5倍,這主要得益于及早制定的大力拓展線上渠道、加速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渠道戰略,為華潤萬家在這次疫情大考中能迅速轉身,在保供應、穩物價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01 線上業務猛增5倍,全渠道融合全面加速
2020年初疫情的爆發,毫無懸念讓零售業態遭受打擊。零售商單純依靠單邊人流已經難以適應時代趨勢,建立線上、線下雙向制將是抗拒風險、逆勢突圍的必然選擇。
疫情期間,“宅家做好飯”成為多數人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讓商超到家業務迎來了爆發性增長。春節期間,華潤萬家線上總銷售額與訂單量同比增長約5倍,關鍵在于其線上線下的全渠道融合戰略。近年來,華潤萬家加速建設自有線上渠道華潤萬家APP,并與京東到家、美團外賣、餓了么等第三方線上配送渠道展開合作,及時提供豐富的民生商品大力,推進到家業務,不斷延伸線下門店的服務范圍。通過加速線上線下融合,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提升了門店的經營效率,擔當了零售行業抗疫主力軍作用。早在2014年華潤萬家就成立電商事業部,讓商品零售變得數字信息化,“e萬家”的出現是華潤萬家從困境中脫身的一步好棋,讓華潤萬家從單一的實體零售店轉型為實體電子雙渠道的新型模式。
據悉,華潤萬家全國全業態已上線到家業務的門店超過2200家,2019年銷售額同比增長6倍,今年一季度銷售額繼續增長3倍。
為了解決疫情特殊時期農民賣菜難、市民吃菜難的問題,華潤萬家主動聯系、積極搭建農產品銷售渠道,建立蔬菜水果直采模式。
02 扎實完善的數字化、信息化構建,打下逆勢突圍的基礎
龐大的集團體系給華潤萬家在信息化管控方面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管理復雜、涉及部門、機構多、分店之間非相關等成為困擾華潤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問題。2019年11月甲骨文云大會期間,華潤集團旗下潤聯科技和甲骨文簽訂了戰略合作伙伴協議,決定轉型升級集團的信息化架構。
從2009年至今,華潤集團與甲骨文的合作已跨越10個春秋,也是目前在中國使用Oracle產品最為全面的企業之一。甲骨文的產品在融入華潤體系的過程中,與華潤形成了一系列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包括甲骨文的企業管理類系統相關產品,比如EPM、ERP、CRM、SRM、PeopleSoft,以及技術類的比如數據庫、中間件、主數據的治理、IDM,和底層一體機的Exadata等,并一一在包括華潤萬家在內的集團旗下每家公司陸續應用。潤聯科技近年也在研發更多新的技術,來滿足華潤在未來產業發展所需要的新型技術,一部分會和甲骨文繼續合作,一部分由潤聯科技自主進行研發,與此同時也會利用甲骨文的新技術,來實現華潤產業新的升級。
華潤萬家認為,未來是個智能的時代。信息化是過去的管理基礎,數字化是過程。通過數字化解構每個物體之后,會沉淀大量的數據,再通過大量數據的變化和使用,用最優的方法形成智能化。以沃爾瑪的EDLP(Everyday Low Price)定價模式為例,EDLP通過供應鏈最大化集約來實現定價。華潤萬家采用High Low的定價模式,有高價和低價,用低價獲客,用高價獲取利潤。因為華潤萬家沒有像沃爾瑪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只有中國分散的供應鏈體系,在這種情況之下就需要對定價策略進行精確調整。華潤通過和甲骨文共同論證,對定價策略解決方案進行了改造和優化,形成智慧定價,構建有力的價格競爭優勢。此外在財務系統、人力資源系統中,華潤萬家也利用甲骨文的產品作為基礎,實現快速疊加,形成了一系列適合多元化行業的智慧解決方案。
華潤集團還與與Oracle聯合構建混合云,志在解決中國傳統產業、零售實體產業在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中的各類需求。華潤云結合自身企業管理和IT的痛點,建立了IaaS和GPaaS層,形成了以磐云、捷云、耕云、凌云、容云、合云、行云為主的七彩祥云體系,能滿足大型企業或者中大型企業集團在PaaS層的需求,讓運營更快捷、管理更精確、開發更便利、傳統產業業務上云更順暢。
華潤集團2018年4月亦與騰訊簽署全方位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聯手在智慧城市、物業管理、醫療健康、云和大數據、智慧零售等領域展開緊密合作,調動各方資源合力打造一整套場景數字化解決方案。根據協議,在智慧零售領域,雙方將圍繞華潤萬家的零售產業以互聯網工具、大數據、云平臺等作為賦能手段,重點打造新一代智慧零售標桿門店。對試點城市的華潤萬家“大賣場”門店進行全面科技賦能,并結合華潤集團的商場超市、生活小區、咖啡連鎖等各場景,以騰訊公司小程序、公眾號等為載體,將社交流量與場景優勢進行互補。
如今,在華潤萬家多數門店,顧客可以在逛超市的同時自行掃描所購商品條形碼,離店時即可在觸摸屏上選擇結賬方式,完成付款,整個過程清晰便捷,用時不到2分鐘;當前華潤萬家購物環境和智慧化技術應用鮮明,商品陳列豐富而新穎,鮭魚館、牛扒館、龍蝦館、果汁果切吧等營造出“超市內的下午茶”,顧客可選擇現場烹飪就地享受美食,一切都可以通過自助收銀機快捷方便完成;2018年6月,華潤萬家旗下的蘇果超市開出南京首家自助便利店,無人值守、自助掃碼結賬、24小時營業,購買流程簡單方便。
借助技術創新,迎合新的消費需求,華潤還和京東到家、美團外賣共建O2O生態鏈,對線上生鮮進行“標品化”售賣,統一規格、統一價格,市民點點手機就可以享受送菜到家的服務。
03 加碼轉型零售,新業態新模式應對變局
在線上消費日益高漲的同時,華潤萬家為何能蛻變成零售行業的弄潮兒?
事實上,華潤萬家零售業務的變化,要追溯于過去幾年圍繞消費者購物行為變化所做的多種嘗試,量身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新零售新戰略。根據2019年的戰略發展計劃,華潤萬家聚焦大賣場、高端超市和小業態,聚焦國家重點城市群、根據地市場發展,加快轉型創新,加速線上線下融合。從零售發展長期來看,零售產業在數字化信息化的支持下正在從粗淺型向精細化過渡。從華潤萬家的轉型發展之路,也可見一斑。
在戰略布局方面,華潤萬家更注重結合當地市場及供應鏈環境,有策略性地拓展不同業態發展,尤其是新業務拓展。以京津冀區域為例,華潤萬家將京津冀一體化城市群納入重要發展布局城市群之一。經過詳細市場調研,由于當地大賣場業務趨向飽和,為此,華潤萬家先后退出北京、山東等地區的大賣場業務,轉而積極發展Ole’和blt高端精品超市及小業態。事實上,2019年,盡管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以及零售業轉型等諸多挑戰,華潤萬家依然保持高速的發展速度。
對于線下大賣場,向“商品+服務”的業務模式轉型戰略,其核心在于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大數據系統了解消費者行為,分析把握消費方向及訴求進行品類調整,為他們提供所需要的好商品,回歸零售的本質。
脫胎于傳統門店的創新業務模式,也在不斷推出。為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華潤萬家加大了對傳統門店的升級改造,并推出新品牌萬家MART、萬家LIFE等。以萬家MART為例,它主要是以集市的方式呈現,滿足3公里范圍內的家庭生活日常高頻次消費的品類和生活到家服務需求,以一日三餐為主,圍繞家庭生活,以餐桌類、市集類、超市類商品為主,在疫情期間發揮關鍵作用。它打破了傳統大賣場固有的經營思維與模式,通過場景的高效整合實現與消費者需求的精準對接。
04 打造城市群區域供應鏈體系,配送中心實現智能化
高速到家服務的背后是智能配送中心的建立。2018年年初,華潤萬家提出,華潤萬家要打造城市群區域供應鏈體系,重點發展大灣區、京津冀一體化城市群的業務布局。在此基礎上,華潤萬家2018年進一步完善了物流體系建設,包括投資新建智能化配送中心、對老一代配送中心實施技改、優化門店運輸配送系統等。
其中,為滿足華南及西南地區快速增長的物流服務需求,華潤萬家在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投資新建了一座物流配送中心。據了解,鳳崗配送中心將通過倉儲和配送,服務于七省一市(廣東、廣西、湖南、福建、云南、貴州、四川、重慶)的171家大型超市、廣東省內1040家標超及171家便利店。同時,全國集中采購商品還將通過鳳崗配送中心配送到華東、華北、西北、東北、上海等區域的14家配送中心。
鳳崗配送中心采用機械自動化作業方式,全流程、全系統均實現了智能化、少人化甚至無人化設計,可大幅提升供應鏈物流效率。建成后,鳳崗配送中心將成為華潤萬家乃至國內線下零售企業中較先進的配送中心。
面對2020年,盡管遭遇疫情的挑戰,華潤萬家仍然堅持創新和開拓步伐穩步進行,除了吃下TESCO樂購中國最后20%股份,全面接管TESCO在中國大陸的135家門店,未來兩年,華潤萬家仍將全面提升數字化,加速門店改造升級,加快高端業態、大賣場和社區超市拓店速度,打造超強的規模連鎖實力,成為國內新零售實體最強的一員。
2大潤發:全面上云貫通全數據,達到全面數字化的精確管理目的
大潤發是由臺灣潤泰集團投資創辦的會員制大型連鎖綜合超市,營業額突破千億人民幣。大潤發自1998年7月在上海開設第一家大型超市以來,截至2019年底,已在中國大陸地區成功開設400多家家綜合性大型超市。2011年與歐尚公司共同組成高鑫零售公司,并于2011年7月在香港公開上市。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潤發超市在做好內部防控的同時,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區域疫情防控,做好民生保障,竭盡全力保障肉、蛋、奶、菜、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貨源,平穩物價,尤其是蔬菜,為惠及民生,不予漲價,甚至穩中有降,穩定人心,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堅強后盾,體現了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受益于“宅家防控”的全局大勢,讓大潤發在線到家業務迎來了爆發性增長。大潤發春節期間線上訂單占比超15%,全國到家業務整體增長3倍多,線上線下的全渠道融合戰略凸顯了巨大作用。
01 大商超傳統優勢不再,三步推進數字化
在成熟發達的電商沖擊及各種專業店、社區店的分流下,這些年大潤發曾引以為傲的“海量SKU”、“價格便宜”等優勢早已不復存在,而購物時間成本高、目標商品難尋、購買風險(如疫情爆發期間)等弊端頗遭詬病,這與年輕消費者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形成巨大反差。通過線上下單、極配到家,強化生鮮、引入餐飲,布局電子價簽、刷臉支付、掃碼購等數字化手段,顯然是改善大潤發生存困境、打破發展瓶頸、應對疫情的有效途徑。
而這些問題與挑戰的改善、革新,亟需數字化的助力。這點從不少零售企業的數字化改造中得到考證。基本上,當前發展勢頭迅猛的商超百貨,都是在數字化、全渠道轉型中取得相當程度的突破,比如永輝超市、物美集團、家家悅、步步高等。在消費年輕化、體驗化、便捷化變革面前,大賣場的“一站式購足”正在被高頻、少量、極配的新零售方式取代,超市零售需求變得更靈活便捷、無時不在,而數字化、全渠道無疑是適應消費變革趨勢、轉型突圍的不二之選。
當新零售成為新賽道后,這些年大潤發正全面努力進行零售行業的數字化創新實踐。大潤發轉型的第一步是2014年正式上線飛牛網布局線上零售,構建020格局。
第二步是2017年推出淘鮮達,主攻生鮮電商,全面邁入新零售時代。原名叫淘寶便利店,是阿里與大潤發之間的合作,以線上線下一體化為模式,以生鮮百貨為主要業務范圍,為消費者提供1小時內送達服務。用戶在手機淘寶的“淘鮮達”欄目中下訂單,附近商家會在一小時內給你送貨上門。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將投入約224億港幣,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而在加入"阿里系"大家庭不到半年,雙方的新零售試驗走向了深水區。大潤發過去是以服務線下顧客為主,現在通過與阿里的合作,實現了線上線上融合,提供了一體化的服務。
第三步也就是至今以來數字化最重要的一步,借助阿里云選擇上云,以All in Cloud決心通過上云快速引流獲客和將消費者行為數字化,從而實現線上線下一盤貨,最終得以提升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目前線下零售數字化進程已效果初現。
02 云數字化,輕松管理精確營銷
現在電商的興起分流了傳統商超客流,近幾年,到店客流逐年下降。大潤發急需要從線上更快拓展更多的新用戶。原有的架構已經無法跟上這樣的市場趨勢,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原有的系統沒辦法支撐整體的業務。當大潤發做大促,線上進來的流量是平時的2~3倍,甚至有時會出現宕機現象,建構一個能夠支撐高并發流量的一個系統架構迫在眉睫。
同時,在做數據打通上,此前大潤發的基礎設施分散在各個店面:實時交易數據由各門店獨立匯總,然后定時傳送到總部,總部信息按照日批次給到門店。還有,大潤發以前的系統例如會員系統、商品系統、POS系統這些基礎數據和系統都有,但是數字化的程度比較低,有很多數據不完備,系統之間相對比較割裂,因此無法像互聯網平臺那樣,通過數據融合產生價值。我們知道,完全數字化的新型大賣場特征要素有五個:商品數字化、會員數字化、空間數字化、營銷數字化、支付數字化,并融會貫通,所有業務流程,用戶觸點都需要進行數字化升級。而這一切,零售業憑借自身力量實現難度極大,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來這樣能力的技術團隊,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需要對內部的系統進行數字化的快速重構。
那么數字化的快速重構在哪?在反復論證后,大潤發決定選擇在第三方平臺的云上進行重構,建立一個中臺化的系統來打通線上線下「任督二脈」,進行全鏈路的業務融合和敏捷實施,同時讓數據沉淀和精細化管理變為水到渠成。哪一個云比較好呢?阿里在這十幾年來沉淀下來的互聯網打包、數據整合的能力優勢非常明顯,于是大潤發決定借助于阿里現有的產品,在阿里云建立一個中臺化的系統,能很快速地可以把大潤發現在所欠缺的能力能夠打包在一起。
2018年開始,大潤發開始與阿里云合作共建云中臺,兩年內將IT系統全面遷移到阿里云上,不再自建IDC。這是大潤發擁抱新零售和全面上云的決心。目前已在全國的408家分店構建數字化賣場,雛形盡顯。同時大潤發嘗試多種線上業務模式,其中對淘鮮達進行提速至“一小時到家”,這種線上業務的蓬勃發展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大潤發曾明確指出考驗淘鮮達服務質量的三項關鍵指標:1小時配送的準點率超過99%,頁面的缺貨率低于3%,出貨的缺貨率低于0.1%。這些在云上,大潤發完成了這三項考驗,將歷史沉淀在不同系統的數據橫向打通,同時通過云POS和自助收銀機,將賣場支付環節變成了消費者數字化觸點。
03 打通線上線下庫存,統一快速精確調配
商超數字化改造的一個關鍵點是打通線上線下庫存,統一調配,否則容易出現線上線下數據“不合、打架”的事情。電商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可賣量,如果沒有打通,會有時間差,會出現服務體驗大降。大潤發通過和阿里合作,把倉儲與貨架的所有數據全部貫穿在一起,形成實時的準確的數據。
數字化打通后,賣場每一個環節都可以通過數據驅動。在數字化沒打通前,線上訂單采取的是單揀、單包、單配的模式,200單以上就是瓶頸。訂單多時,現場一片混亂。但數字化打通后,員工所有的動作依據系統指令去做。通過集單系統,進行多單的揀、包、配。把暢銷商品放入快揀倉,集中揀貨。在前場通過懸掛鏈,代替人走路,這些舉措都大幅度提升了效率,保證了履約時效。數字化改造后,大潤發的門店店倉合一,以及一套供應鏈體系對接多個銷售渠道,通過一小時達、半日達、次日達,滿足To B、To C的需求,以及顧客到店、到家的需求。
04 線下線上業務云化,基于云端的業務中臺水到渠成
阿里云的彈性的后臺計算能力,可擴展的網絡帶寬能力,細化到店面無線網絡冗余、定制化云POS離線方案等,充分保障大潤發業務穩定運行。
此外阿里云的“一云多端”,為大潤發實現多渠道業務同時上線,為穩定增長有效推動。通過使用阿里小程序云面向全網各個小程序平臺提供統一的后端云服務,大潤發可進行統一的資源管理、數據管理、運營管理和業務管理等。正因為線下和線上業務的云化,基于云端的業務中臺也就水到渠成。
云服務是新零售的基礎。在云上,讓大潤發與消費者貼得更近了。大潤發的數字化轉型實踐起步較早,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事實證明,通過借助上云進行數據整合可以減少試錯、降低人力成本,充分利用平臺化的能力實現數字運營、應對特殊時期、達到精確營銷、科學決策的戰略目標。
3攜手騰訊、蘇寧,家樂福數字化轉型領跑未來
從1月24日(除夕)到2月8日(元宵),家樂福在全國51個城市的209家門店堅持“不打烊、不斷供、不漲價”,在物流受阻、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緊急加購、及時補貨,累計提供蔬菜11000噸、豬肉1340噸、水果3800噸,成為疫情期間百姓“米袋子”“菜籃子”最可靠的保障基地。
受疫情影響,2月份家樂福到家業務訂單增長412%,其中九成以上訂單包含生鮮果蔬。與此同時,家樂福不斷升級到家服務覆蓋范圍,于2月中旬推出“同城配”,在“3公里范圍1小時達”基礎上增加“10公里范圍半日達”。配送時效方面,消費者如果上午11點前下單,可享受當日下午送達的服務。上午11點至晚上11點的訂單,次日上午可送達,使到家業務持續熱火。
01 聯手騰訊進行數字化升級轉型,打造零售行業的標桿案例
早在2018年1月,家樂福就聯手騰訊進行數字化升級轉型,積極與騰訊展開包括大數據、引流、新業態等七大板塊的合作,屢次打造零售行業的標桿案例。
①獲取會員:散發海報、柜臺填表已成過去時,利用微信支付、品牌公眾號和小程序能夠一步完成用戶觸達和獲取會員;②品牌App流量:利用騰訊社交大數據的用戶洞察力和精準定向,大力助推家樂福App下載量;③優化購物體驗:掃碼購、微信及人臉識別支付,邊界的購物和結賬流程大幅提升購物體驗;④IP跨界合作:攜手騰訊綜藝IP《Produce 101》進行線上推廣和線下促銷活動,日銷量提升了3249%;⑤依托騰訊平臺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持,家樂福憑借創建CRM體系,連接微信支付等數字化工具箱,豐富線上線下一體化渠道通路,家樂福數字化運營能力全面升級。
而在騰訊大數據、引流、新支付等七大板塊的助力之下,2018年年5月20日,家樂福智慧門店“LeMarch”在上海天山正式開業,新門店的開啟不僅進一步豐富了家樂福在中國的業態,也通過便捷時尚的體驗和潮流內容IP提高年輕人的到店率,提升銷售與運營效率,從各方面展示近半年來零售轉型的革新手段,真正實現讓零售與消費者數字生活無縫融合,成效明顯:
上線半年,家樂福小程序日訪問量達到30w,日均訪問人數16w;經過3次大型版本升級,家樂福小程序已上線掃碼購、霸屏領券、查看電子海報、分區域領優惠券、會員權益、拼團營銷等功能;累積帶動銷售業績661萬的發券量和240萬的核銷量;同年8月8日上線的網上商城小程序,用戶可在小程序領券、下單一站購,便捷的購物體驗讓家樂福電商銷售量的進一步提升;家樂福華南上線掃碼購門店占比高達25%,當年年底實現全中國門店掃碼購落地。
02 電商板塊擴張,O2O業務覆蓋全國門店
自2017年5月試水o2o平臺,家樂福開始與美團、餓了么平臺合作上線o2o業務,截止2019年底,覆蓋到所有家樂福所在城市;2018年8月8日起,上海徐匯店開通24小時配送業務。自上線美團外賣一年以來,家樂福門店日均訂單量呈現兩位數增長了幾十倍,GMV更是呈幾何級增長,很多門店實現日訂單量破千。2018年517,正值家樂福美團合作一周年,美團外賣與家樂福聯合推出眾多優惠福利,全國各門店訂單均現井噴之勢,相繼創下歷史新紀錄。北京家樂福天通苑店單日單門店訂單量更是突破2000單。
其后,家樂福又聯手美團打造8.8閃購節,通過朋友圈廣告、公眾號、網易新聞等多維度推廣手段,打造新一輪的銷售高潮。在科技和即時物流助力下全渠道的新智慧零售模式,儼然已成為推動家樂福業務增長的新引擎,線上線下優勢互補,真正實現了消費者和品牌的共贏,也為今年疫情在線到家服務的爆發奠定了基礎。
03 加入蘇寧集團軍,家樂福智慧新零售再上一臺階
在2019年夏天被收購后,在加入蘇寧半年多的時間里,家樂福一方面自身強化運營、提質增效,另一方面則借助蘇寧的科技賦能,實現全場景零售的融合改造,具體包括商品供應鏈整合、門店數字化升級、物流倉儲資源整合、會員打通等諸多方面。家樂福自身的供應鏈優勢嫁接蘇寧的流量,并與蘇寧大快消供應鏈進行整合,內功進一步提升。
加入蘇寧不久,家樂福進一步升級到家業務。去年雙十一期間,家樂?焖偃谌胩K寧“1小時場景生活圈”建設,升級版的快揀倉在南京、上海試點上線。2019年底,蘇寧金融旗下蘇寧支付全面接入家樂福,家樂福旗艦店在蘇寧易購上線,家樂福和蘇寧產業融合進一步深化。
在門店的數字化改造方面,為了提高履約能力,在蘇寧支持下,家樂福門店增設前置倉,打造店倉一體化的新模式。在履約時效、綜合履約成本、場景匹配方面,家樂福都已經走在行業前列。
今年為了應對疫情,為了打通家樂福與蘇寧已有的鏈路平臺,拓展消費者線上下單渠道,今年2月3日以來,家樂福技術團隊已經完成涉及100多個系統、接近400次的版本發布,F在消費者可以通過蘇寧易購、蘇寧小店APP、蘇寧推客等多個新入口下單,并享受到家服務。
疫情期間,物流不暢,訂單暴漲,對門店的供應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谔K寧科技大數據支持,家樂福部署了蘇寧的“一店一品一商”的智慧供應鏈系統,可將門店產生的多項消費信息進行大數據計算,發回倉庫同時進行商品補貨和貨源采購,并進行銷售趨勢預測,預先調整供貨策略。春節期間家樂福的蔬菜、糧油等商品始終供貨、從無斷供,這套系統發揮了重要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以前家樂福的門店經營面積動輒上萬平米,商品多達數萬種。用戶從網上下單后,要在偌大的賣場快速完成幾十種商品的揀貨并非易事,也成蘇寧頭痛之事。后來,蘇寧引進一款名叫“微倉”的手機揀貨軟件,讓這一繁重的工作變得更加簡單:每件商品“有圖有真相”,揀貨員一目了然就能找到用戶想要的商品,而且“微倉”還會為揀貨員自動規劃最佳揀貨路線,大大節省時間,不跑冤枉路。這款“微倉”軟件的應用能將揀貨效率提升40%,未來家樂福將在更多方面應用智能供應鏈系統,做到提前預測,提升履約效率,用數據跑腿代替人工跑腿,大大減少時間和人力成本。
經過蘇寧的數字化改造,家樂福在供應鏈、物流、會員、門店數字化等方面都有較大提升,并與騰訊數字資源融合,最終達成1+1>2的效果。
4結語
行業的不同發展時期需要企業采取不同的發展戰略,一個穩健發展的企業需要具備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的創新能力。面對零售業務模式和消費行為的轉變,每個零售企業一樣面臨著行業變革帶來的巨大機遇和挑戰。如何能基于自身現狀,轉型調整業態結構,把握業績增長新動能,成為每個零售企業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實體零售要反思的是門店的高投入、低效益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同時單一渠道難以滿足消費需求的變化,獲取流量困難。因此實體零售轉型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夯實基本功,強化供應鏈,提升數字化,與此同時,應基于“人、貨、場”三大要素出發,積極開拓線上渠道,獲取流量,并將線上線下打通、融合,全力擁抱全渠道,進一步挖掘和發揮門店優勢,提供更優質、更便捷的到家服務。
新的零售主體和新的零售方式,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市場運行的規則,數字技術在這場疫情的考驗中,已顯示它強大的魅力,危難之時抓住機遇,未來的道路就能走得更遠、更穩健。
![]() |
戶外廣告機 |
落地式廣告機 |
高清廣告機 |
分屏廣告機 |
藍牙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標牌播放器 |
廣告機方案 |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觸控一體機 |
高清機頂盒 鏡面廣告機 | 多媒體廣告機 | 觸摸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車載廣告機 | 互動式廣告載體 | 樓宇廣告機 | 流媒體實時發布系統 | 廣告機外殼 | 戶外大屏幕 | 廣告機報價 數字標牌軟件 | 電子看板 | 商業顯示 | 嵌入式主板 | 觸控一體機 | 數字標牌顯示器 | 嵌入式流媒體服務器 | 立式廣告機 | 3D廣告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