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欄
二分一通欄
鴻利智匯發布P0.4玻璃基TFT驅動Micro LED顯示產品

近日,鴻利智匯聯合華南理工大學和廣州新視界共同研發,成功推出基于玻璃基(COG技術)和氧化物TFT驅動等關鍵技術的高分辨率P0.4 Micro LED顯示產品。

該款采用COG技術的P0.4 Micro LED直顯屏幕具備優異的顯示效果,屏幕墨色一致性高,可達到更高的對比度和更出色的畫質,在低灰階表現尤為出色。產品利用AM+TFT主動式驅動,可實現高像素密度顯示,畫面過渡均勻,無頻閃。

得益于玻璃基板材質,其平整性、可拼接性、漲縮性得到顯著優化,同時功耗更低,其壽命、耐熱和耐濕等特性更佳。

據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項目負責人指出,目前Micro LED主要采用硅基材料作為驅動背板,成本高、難以實現大尺寸化,不利于Micro LED的推廣。我們前期立足于氧化物TFT領域的研究基礎,探索適用于Micro LED的氧化物TFT驅動陣列,而COG玻璃基+TFT驅動便是行業公認的一條較優的實現Micro LED顯示的關鍵技術路線。

因為相較于目前主流的PCB基板,玻璃基板的平整穩定、耐高溫的特性較容易實現巨量轉移。COG(Chip on Glass)是基于玻璃基板的工藝技術,是未來制作低成本,高像素密度,大尺寸LED顯示屏的最佳工藝。氧化物材料作為TFT的有源層具有遷移率較高,制程溫度低,易于實現LED顯示屏制作等優點。

玻璃基+TFT驅動,即采用半導體、光刻和先進銅工藝,在大面積玻璃基板上實現超精細的TFT驅動結構,通過使用COG封裝的行列驅動芯片極大的減少顯示屏驅動芯片的使用數量,滿足大尺寸Micro LED顯示屏制作需求。

Micro LED顯示屏芯片數量多間距小,其實現量產的難點有兩個,其一:能否實現巨量轉移;其二:驅動方式。此外,玻璃基TFT驅動的Micro LED是許多技術的融合,如COG技術、TFT玻璃基板、AM驅動和巨量轉移等,對生產制造環節要求高,制程工藝復雜。所以,如何攻克關鍵制程,提高Micro LED量產的可能性,成為了行業亟待解決的難題。

圖像點亮效果 

鴻利智匯在2020年與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同成立聯合實驗室,聚力創新,共同探索Mini/Micro LED材料,解決Mini/Micro LED制程的技術難點,共同提升巨量轉移技術。加上具備行業先進Mini/Micro LED研發技術和豐富制造經驗,鴻利顯示為該P0.4 Micro LED顯示產品完成了固晶(巨量轉移)制程、封裝制程等關鍵核心環節,并成功完成了鍵合、封裝、點亮等一系列試產流程。

公司攻克了COG的轉移技術和Micro LED封裝技術的工藝難點,提升了大量LED芯片的同步轉移速度上限,降低了巨量轉移的難度,提高了Micro LED量產的可能性,代表了目前LED顯示技術先進制造工藝水平。

據鴻利顯示項目負責人介紹,P0.4 Micro LED顯示產品在車載、家庭影院、虛擬拍攝、元宇宙、8K超高清視頻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基于玻璃基TFT驅動,能滿足大尺寸Micro LED顯示屏制作需求,將更好地推動Micro LED顯示在大尺寸面板的應用。

發布0
相關資訊

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版本權所有©2004-2023 數字標牌網
 咨詢:孫小姐 18928465550(微信同號)  韋先生 18928465561(微信同號)

觸屏版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