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業發展現狀
編輯:谷子 [ 2011-2-17 9:57:06 ] 文章來源:數字標牌網
內容導航:
三、行業發展現狀
我國已發展成為視像行業相關產品和系統的全球最大制造基地和消費市場。視像行業2010年的產值規模已超過了一萬億元。其中,彩電行業產值規模達到了4080億元,彩電年產量從2006年的8372萬臺增長到2010年的11493萬臺,占全球彩電生產總量的比重從42%擴大至48%,出口占到全行業產量的58%;數字電視機頂盒2010年產值規模達到了610億元,產量達到1.5億臺,占全球市場的73%,是全球制造中心;數碼相機和數碼攝像機2010年產值規模達1500億元,數碼相機2010年產量超過8000萬臺,80%用于出口,是全球最大生產和出口基地;攝錄編行業需求規模在千億元水平,部分高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投影機產值規模260億元,2010年產量710萬臺,出口500多萬臺;視頻監控系統相關產品產值規模(含系統)約450億元。其它新興的大屏幕顯示系統、數字家庭、視頻監控系統、新型便攜/移動視頻信號接收顯示終端都獲得了迅猛發展。
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全行業基本實現了數字化轉型,為數字電視、數字家庭、三網融合的發展奠定了穩固基礎!笆晃濉逼陂g彩電行業平板化和高清化轉型取得了質的飛躍,累計生產彩電4.73億臺,其中平板電視2.51億臺;2010年生產平板電視9086萬臺,占彩電總產量的79%,80%以上產品達到國家高清標準要求。當前,全行業正在積極推進網絡化、綠色化和智能化轉型。
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平板顯示產業格局基本成型。在《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指導下,以突破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的瓶頸為目標,以高世代TFT-LCD面板生產線建設為重點,通過多種聯合方式打造平板顯示產業鏈的戰略部署得到了扎實推進。截至目前,共有7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線(2條6代線、5條7.5代線以上)項目建設,圍繞玻璃基板、高世代液晶面板線、模組與整機一體化以及相關產業配套的總投資規劃超過了2000億元。初步形成了北京輻射圈、長三角地區(蘇州-南京-合肥)、珠三角地區(廣州-佛山-深圳)、海西經濟區(臺北-廈門-福州)、以成都為主的西部開發區(成都-綿陽-重慶)等各具特色、分工合作、投資主體相對集中的產業園區聚集格局。
技術標準和知識產權取得較大提高,專利池建設取得一定成果。初步建成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協會標準、聯盟標準密切銜接、互動高效的自主標準體系,出臺了60多項相關標準,提高了我國在標準化領域的話語權,增強了企業實現自主發展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專利池建設取得一定成果,9家本土骨干彩電企業合資成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技術公司中彩聯,建立了擁有2000多項自主核心技術的彩電專利池并開始運營實踐,在對外知識產權談判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有效促進了行業的共贏協同發展。骨干企業聯合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開發的新一代高清互動接口技術(Diiva)具有國際領先地位,獲得了全球知名消費電子企業的積極跟進與采納,已成為智能數字家庭系統的核心技術。
國內企業已掌握工業設計技術、全程高清、LED背光、超薄技術、倍頻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網絡多媒體技術、自然光技術等的研發,以及下一代光儲存CBHD(中國高清碟機格式)、新型半導體存儲等新技術和新應用,推出了LED背光源電視、互聯網電視、數字電視一體機、移動電視、3D電視、硬盤高清播放機等新產品。
自主品牌建設成效凸顯,一批創新能力較強的骨干企業脫穎而出。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熏陶,TCL、海信、創維、長虹、康佳、海爾、廈華、同方、雅圖、京東方、九洲等一批規模較大、品牌自主、生產穩定、質量優秀、創新能力強、市場表現活躍的骨干企業,成為電子視像行業的中堅力量。

頁碼: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有意與本網合作者請與《數字標牌網》聯系。未經《數字標牌網》書面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即為侵權。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