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往何處去?
編輯:如秋 [ 2011-3-2 9:52:56 ] 文章來源:數字標牌網
內容導航:
新媒體往何處去?
聯友電訊董事長王學宗認為,在無線互聯網時代,由于信息海量泛濫,核心競爭力是“信息整理能力”。他說:“數據加工和信息編輯的垂直業務公司,應該是最值錢的公司!边@樣的公司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數據處理工程師。他們從一開始就可以收費,而且收費群體還具有高支付能力。他大膽預言:下一個10年,市值2000億的公司應該是這樣的公司。
IT觀察家王冉則說:“不是只有草根、開放、海量才美,也許中國互聯網的下一波浪潮應該以制造品牌虔誠、用戶驕傲和健康毛利為核心。”
顯然,什么是新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是眾人觀注的焦點,換句話說,解決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新媒體的“盈利模式”問題。
在連線雜志總編克里斯•安德森所著的《免費》一書中,已經給出了“免費—增值”模式。互聯網公司的免費策略,是建立在增值服務基礎上的。
傳媒人大都認識到,傳遞信息不再是報紙的強項,而要通過整理加工讓信息增值!冻於际袌蟆犯笨偩幦魏频霓k報心得是:“分類分眾分疊以使閱讀簡便化,分析概括厘清從而簡化復雜性,解讀政策數據說話以達觀點化數據化,以獨特整合與搭配以使信息個性化!
媒體人朱文軼在自己的微博上提醒說:“真正最昂貴的新聞成本,是時間。未來的傳播一定將專注于兩頭、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一是做極致的減量,幫助人節省時間;二是極致的增量,用最奢侈的時間去制作最牛逼的內容。如果身處傳媒業,你剛好在做中間的事情,那很不幸,喪鐘將為你而鳴!
也有清醒者看到新媒體之于我們的不幸。Nicholas Carr新書《膚淺:網絡給我們帶來什么》中說,科學研究表明網絡正在使我們越來越愚蠢,尤其是社交網和微博。網絡用直接、短暫的刺激改寫大腦的回路,讓人們習慣于短期記憶和簡單思維。而唯一能阻擊這一大腦退化過程的因素是傳統閱讀:書籍!
但這能制止由新媒體掀起的一場“閱讀的革命”嗎?新媒體在用科技與想象力來爭奪“用戶”,一旦新媒體意識到在海量信息時代“信息加工”和“資訊整合”是王者的時候,傳統媒體最擅長的內容生產就要“移花接木”于新媒體了。傳統媒體人何力因此戲言:“渠道為王,內容為王后。”
項立剛在使用iPad后感嘆:“以我的體驗,iPad對于高檔的雜志的閱讀真是革命性的突破。如果說手機是新聞紙的話,iPad就是銅版紙。”雜志正主動向蘋果投懷送抱。媒體人譚海燕在微博上透露說:“我最近見到的幾位做數字雜志平臺的老總,從龍源的湯潮、VIVA的韓穎到讀覽天下的陳遲,全都一手iPhone一手iPad;而用i來武裝自己的雜志總編,更是不勝枚舉!
頁碼: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有意與本網合作者請與《數字標牌網》聯系。未經《數字標牌網》書面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即為侵權。
數字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