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一款LCD屏下指紋工程機被曝光,京東方副總裁劉曉東表示,京東方LCD屏下光學指紋感測技術已經研發成功,將于2019年底量產。消息一出,仿佛讓LCD看到了重興旗鼓的希望。究竟哪種屏幕更好?LCD又能否戰勝OLED ?接下來進入我們今天的內容。
屏幕作為手機和用戶之間傳達信息的“媒介”,在人機交互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塊好的屏幕不僅能為用戶帶來舒適的使用體驗,更是一種“壞習慣”的培養。遠的不說,就拿一加7 Pro來說,就有網友評論:大部分用過一加 7 Pro 的人,都會感嘆自己眼睛彷佛變挑剔了,因為它的屏幕真的有點東西!
到目前為止,國產手機的屏幕分為兩大陣營,分別是LCD和OLED,對于兩種屏幕好壞的爭論也一直都沒有停止,由于工作原理的差別,兩種屏幕也是各有千秋。近兩年由于屏下指紋識別的普及,OLED屏幕遍地開花,上至萬元旗艦,下至千元的中低端,只要支持屏幕指紋的手機,所搭載的均為OLED屏幕。
我們先來簡單說一下LCD和OLED的區別,已經了解的朋友可以選擇性閱讀。
LCD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其構造類似于三明治,分為上中下在層,位于下方的玻璃基板承載薄膜晶體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TFT,上方的玻璃基板則是有彩色濾光片,在上下兩片平行的玻璃基板中間放置液晶盒,通過薄膜晶體管上的信號與電壓的改變來控制液晶分子的運動方向,從而達到控制每個偏振光是否射出,以達到顯示信息的目的。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本意為有機發光二極管,后來衍變成為屏幕的的代名詞,其作為一種自發光材料,通過ITO玻璃透明電極作為陽極,空穴從陽極注入到空穴傳輸層,然后遷移到發光層;金屬電極則作為陰極,由電源驅動將電子從陰極傳輸到電子傳輸層,之后同樣傳輸到發光層,二者相遇后產生激子,發光分子被激發經過輻射之后發光。
由于以上二者在工作原理上存在這本質的區別,在體積與顯示效果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區別,與LCD屏幕相比,OLED屏幕除了擁有更高的對比度和更廣的色域之外,還能達到比LCD屏幕更高的亮度,使得這種屏幕在陽光下擁有更好的顯示效果。
不過OLED并非完美無缺,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屏幕亮度越低,每個發光單元閃爍的頻率越高,這也就是很多網友所說的“辣眼睛”,而LCD則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雖說在最近半年所發布的手機中,大多都支持DC調光,但卻是治標不治本,只能說是聊勝于無吧。
總體來看,手機廠商選擇搭載OLED屏幕的原因莫過于一下三個:屏幕亮度高,顯示效果好;屏幕構造簡單,輕薄可彎曲;透光性理想,便于搭載屏幕指紋。如果廠商選擇搭載LCD屏幕,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