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消費者(用戶)的問題。蘋果的有無在于:用戶體驗無智商,甚至是無產品,有的是生活方式。 蘋果的確是一個強勢品牌。已經形成了人心智中的一個“烙印”。這個“烙印”甚至達到了:電腦分iMac和PC,手機分為iPhone和不是iPhone,平板分iPad和其他。 “要江山還是要美人”,二選一的情況下,帝王為什么要美人不要江山?因為江山太麻煩,如同手機得解鎖、root、刷rom,對于非專業人士太累太折騰,大部分人都不是專業人士。而蘋果如美人楊玉環,李隆基不顧江山不要腎,因為美人是一種享受。所以有人賣腎買蘋果。 蘋果想折騰也可以去越獄。相對而言,安卓是一個平臺,面對的是開發者、硬件廠商等。所以不能說安卓做的不好,而是很好,只是處在兩個維度上。 這個“有無思想”的尺度,把握好了,才能談逆襲。 用蘋果的思維做手機、電腦、平板,只能被認為是抄襲蘋果,即使三星,最多也只是搶占了iPhone的份額。 所以,更多的人愿意承認Tesla會成為下一個蘋果。因為蘋果把自己的核心隱藏的很好,很多人說不清楚為什么要買蘋果,而只能說為什么不買。不買的人,多數是經濟問題,其次是個性和功能問題。 蘋果憑什么能做到?很重要的一點是蘋果一直在販賣的是“生活方式”,而不是產品。要抄襲,就要抄襲這種本質。 回過頭來,說為什么Tesla被認為是下一個蘋果, 能在眾多歐系、日系新能源汽車中逆襲? 因為蘋果是一個跨界品牌,一貫印象是突破,“重新定義“跨界產品。所以,要從他的“無”中做產品, 用到別的行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