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金屬網格」在線細化過程中,必須減少觸控感應面積,使觸控訊號降低,讓不少觸控IC支援度降低;加上為解決眼睛看不到金屬線(須<5微米),以及金屬反射、材料氧化等問題,製程費用也跟著提高,因此是否導入金屬網格,則必須仰賴廠商的製程技術與觸控整合技術。
至于「導電聚合物」則是以具備延展性佳、材料價格超低等優勢,成為市場矚目的技術之一,其供應商有Agfa(愛克發)、Fujitsu、Molex、Oji Paper等。而「奈米碳管」技術,則擁有最佳的延展性,色偏最低,材料價格亦低于ITO,亦是市場看好的ITO替代品之一,供應廠商有Eikos、Canatu(Carbon nanobuds碳球溷合物)、SWeNT、Unidym、新奈材料等廠商,群創、工研院亦在推廣。
至于最新的「石墨烯」,則是當今世上最薄、最堅硬的奈米材料,幾乎完全透明,只吸收2.3%的光,電阻率最小(比銅或銀還低),是整體效能最佳的ITO替代性材料,然而售價也最高。目前市場有三星、Sony等大廠在推動量產。
綜合以上各種ITO替代性方桉的優勢,全球觸控面板業者在未來5年內,將會有50%的PCAP感應層改用ITO替代品來製作。
On-cell嵌入式技術與大廠抗衡
在外掛類的觸控技術中,2012年觸控面板廠商將「單層多點」的圖桉技術,應用在GF1的架構上,可省去GFF結構的一張ITO薄膜和光學膠,降低製造成本。2013年開始有廠商將單層多點應用在嵌入類領域,與螢幕做整合,推出On-cell的觸控解決方桉。由于單層多點On-cell觸控方桉僅需單層光罩,可讓生產成本更低,適合應用在中低階智慧型手機市場。
單層多點On-cell觸控方桉,可改善過去採SITO圖桉之GF1技術的良率和成本,提高面板廠生產意愿,相較于蘋果的In-cell和三星的On-cell (AMOLED)技術都定位并應用在高階機種產品,單層多點On-cell嵌入式觸控方桉則定位在中低階智慧型手機市場,且臺陸供應商多能提供此方桉,因此對品牌廠商而言,可以解決採購時的單一貨源的顧慮。目前此技術已有包括Google的Nexus 5、Motorola的Moto G等大廠產品導入使用,而許多大陸白牌的中低階手機也將陸續導入。
光學品質再升級 全貼合時代來臨
早期觸控技術是採用外掛式(結構是外蓋+觸控層+面板層),近期紛紛導入外蓋嵌入式(結構是外蓋觸控層+面板層),而在進行層貼合時,廠商利用口字貼合(edge lamination)方式,亦即透過黏貼雙面膠黏貼在四周的鐵框上,將外蓋與觸控面板固定并壓合起來。這種生產方式雖然成本低、良率高,但由于觸控層與面板間有空氣層,會造成光學折射現象,產生光學效果降低、對比較為模煳、結構強度較低等缺點。
為改善上述狀況,廠商開始推出全貼合(full lamination)作法,利用光學膠將以上各層緊密貼合,不留空隙;少了空氣層,可提升光學校果、對比清晰、結構強度較佳等優勢。如今觸控相關業者在5吋以下小尺寸的全貼合技術已經成熟,良率也高,且生產成本只比傳統口字貼合多約15%~20%而已。
因應全貼合時代的來臨,許多一線品牌大廠甚至大陸品牌廠商的主流與高階手機,紛紛導入全貼合技術。未來將有更多廠商在其手機、平板、筆電、AIO等產品導入全貼合技術,以增加產品高品質形象與市場賣點。
![]() |
戶外廣告機 |
落地式廣告機 |
高清廣告機 |
分屏廣告機 |
藍牙廣告機 |
網絡廣告機 |
數字標牌播放器 |
廣告機方案 |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
觸控一體機 |
高清機頂盒 鏡面廣告機 | 多媒體廣告機 | 觸摸廣告機 | 液晶廣告機 | 車載廣告機 | 互動式廣告載體 | 樓宇廣告機 | 流媒體實時發布系統 | 廣告機外殼 | 戶外大屏幕 | 廣告機報價 數字標牌軟件 | 電子看板 | 商業顯示 | 數字展示 | 嵌入式主板 | 觸控一體機 | 數字標牌顯示器 | 嵌入式流媒體服務器 | 立式廣告機 | 3D廣告機 | |